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绿色丝路:牵手“搭桥”方长久

2015-07-21 09:30:54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标题:绿色丝路:牵手“搭桥”方长久

  

  “中国同中亚国家和蒙古都处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与日俱增的环境和资源压力。”日前,中亚、蒙古与中国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外交部欧亚司参赞李军在会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是各方不约而同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积极支持和鼓励开展环保领域双多边合作,愿同各国加强环保政策交流和实践经验分享,共同探讨环保合作项目,创新合作模式。

  绿色经济成绩显著

  “当前全球和区域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要潮流和趋势。绿色经济理念提出以来,从联合国机构到各个国家均开展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取得了诸多成绩。”环保部国际司副司长宋小智说。

  该研讨会正是要帮助蒙古和中亚国家进行绿色经济范围界定,提高区域间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研究能力,并且与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专家共享信息与知识。

  据了解,2013年哈萨克斯坦总统颁布政府令,确立了哈萨克斯坦向绿色经济过渡的总体纲要。据估算,到2015年左右该国通过向绿色经济的过渡,可以使GDP增幅达到3%,同时可以为国家新创造50多万个工作岗位。而到2030年之前,该国将完全形成绿色交通网络。

  “通过向绿色经济的过渡,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国产业的生产能力,同时提升整个服务领域的服务水平。”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绿色经济司处长扎尔特巴耶娃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通过向绿色经济过渡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效。”

  蒙古驻华使馆二秘库兰表示,蒙古的绿色发展政策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4~2020年,建立起一种知识型经济,以及绿色经济所需的法律框架和基础设施;第二阶段则是2020~2030年,届时将建立一个具有社会公平性的包容、高效、绿色的经济体系,使得环境的可持续性得到进一步保护。

  “我们绿色发展的政策目的是希望能在发展的同时,为我们下一代作好准备,让他们可以长期处在普惠型和包容型的经济增长当中。”库兰说。

  吉尔吉斯斯坦环保与林业署国家环评处处长茹马别科夫特别关注中国新疆的风电发展。他表示,中国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在气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各个国家绿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各有不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贸易处研究暨伙伴关系部主任盛馥来说,“但这些国家正在绿色进行转型,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最新想法和政策措施值得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今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宋小智认为,这为拓展和深化中亚区域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愿与中亚各国一道,相互包容,互助互利,携手应对区域和全球环境挑战。”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是一条独特的大动脉,它在整个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往来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扎尔特巴耶娃评价道。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以及绿色丝绸之路的倡议和想法,会帮助我们各个沿线国家发展绿色技术以及推广绿色技术。正是这条丝绸之路会帮助我们所有沿线各国团结起来,共同为环保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在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扎尔特巴耶娃坦言。

  “丝绸之路的倡议与‘绿色桥梁’一样,都会指引我们区域间的成功合作。”塔吉克斯坦环保委员会国际处高级专家阿济兹别科娃表示,塔吉克斯坦正在全境内推广“绿色桥梁”计划。

  据了解,近年来的“绿色桥梁”和可持续发展的倡议由哈萨克斯坦提出,希望能够在亚洲与欧洲之间建立绿色的通道。目前,“绿色桥梁”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已经有14个国家申请加入。

  “实际上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绿色丝绸之路与中亚国家‘绿色桥梁’之间的交接点,进而与各国在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等领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盛馥来说。

  “绿色丝绸之路实际上已经超出‘绿色’范畴。”盛馥来解释说,绿色经济不同于一般传统的环境保护,是为环境保护服务的一种新的工具,“我们不能在丝绸之路上设立过多约束,环境保护内容一定应该出现在绿色丝绸之路规划之内,但并不一定完全是绿色经济的核心内容”。

  环保之外,经济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丝绸之路把各个国家连接起来,基础设施、交通、人员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在绿色经济里尤为重要。”盛馥来认为,怎样投资于低碳环保的基础设施,如何优先挑选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绿色产品,怎样运用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等等都需进一步探讨。

  亟待加强区域合作

  虽然有绿色丝绸之路的指引,各国未来发展值得期许,但盛馥来在总结中亚国家、蒙古和中国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挑战时说,“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并面临贫困、高失业率等问题,急需一套比较完善且综合的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合作的第一步是通过国家间的政策对话平台分享绿色技术和经验,并联合建立绿色经济的发展举措。”盛馥来说。

  “我希望相关国家能够共同实施既定的项目。”阿济兹别科娃在介绍塔吉克斯坦面临的发展困境时说,“对我们来说,最困难的是缺少能够二次使用和回收工业废弃物的设备,希望在中国学习到更多相关技术进而在塔吉克斯坦推广。”

  与二次回收利用息息相关的就是自然保护问题。据了解,目前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用水都未达到清洁水标准,这对人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两国也正在合作探讨解决水污染问题。

  同时,可再生能源推广也在困扰着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环保委员会设有生态能源中心,其主要的目的和工作就是要推广生态环保的项目,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原则的发展和深入,我们需要在环保部长层面通过一个共识或者是各个环保部之间要签谅解备忘录,推动合作。” 茹马别科夫表示。

  蒙古面临的重要问题则是矿产的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与之相伴的是废水处理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与各个国家以及中方专家的交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库兰坦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目的。

  “我们的生态太脆弱,地球不可恢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中心处长国冬梅最后说,我们下一步合作,无论是官方、民间还是企业,都应以减少对地球影响为前提,这对区域合作、未来发展极其重要。

  背景资料

  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一词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曾认为,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在绿色经济模式下,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被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应当顺势以生态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化为目标,改造现存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的非持续性的黑色经济,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体制,推动科学技术生态化、生产力生态化、国民经济体系生态化,使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一个绿色经济强国。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