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徐延豪:中国科协组织朋友圈辟谣文章已超30万篇

2015-09-18 09:46:12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马丽魏艳)9月19日,2015年全国科普日即将拉开帷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今日做客人民网访谈节目,针对朋友圈科学“谣言”泛滥的情况,徐延豪表示,中国科协已组织专家队伍,动员各方面网站,围绕公众关切的话题解疑释惑,目前组织朋友圈辟谣文章已超过30万篇。

有媒体认为,当公众事件出现科学疑问,科学家往往没能及时站出来解答或回应,中国科普存在“科学家缺位”的现象。对此,徐延豪认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网络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现象,缺失特别需要权威人士和专家来发声,“当然我说的是真正的专家,不是砖头的砖”徐延豪认为,“其实我们广大公众还是真信专家的、听专家的”。但因为中国文化的影响,知识分子尤其是科学家往往性格内敛,不愿意抛头露面,因此科协担负了“搭平台、讲任务、赋予责任与使命”的作用,由权威专家发声澄清伪科学,“特别是一些很荒谬的东西”。结合这个特点,中国科协开展了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工作,目前全国92个国家一级学会已组建341个科学传播的专家团队,聚集了院士、专家4000多人,特聘了341位首席传播专家。未来还将实现所有学科的全覆盖。

同时,科协也通过占领网络传播的主战场、科普信息化工作和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网站来,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成果。科协还围绕公众关切的话题解疑释惑。针对微信、微博等平台的网络流言,组织传播团队开展辟谣工作,开设科普微信的公众帐号,编写科普微信,“及时辟谣,阻拦伪科学谣言,引导网络舆论”。

截至目前,全国学会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已开设了近百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将其组织为“科普辟谣方阵”,对微信平台上被网民举报为常识性错误的内容进行辟谣和解答。“我们统计了下,目前通过辟谣后的文章在微信平台的科普人次平均每天有200多万,辟谣的文章总数已经超过30多万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徐延豪说。

相关新闻:

  • 遏止谣言,科普应加大力度提高时效
  •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氰化钠毒雨上榜
  • 食品真相:黑木耳久泡究竟有何危害
  • 报告称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周二微信谣言最多

  • 相关阅读
  • 今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瑞士第一中国列第二十九位

    原标题:今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   新华社日内瓦9月17日电 (记者张淼)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17日联合发布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瑞士、英国、瑞典、荷兰和美国跻身全球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前...

    时间:09-18
  • 作弊入刑,一道怎样的“休止符”

    原标题:作弊入刑,一道怎样的“休止符”   ●遏制考试作弊行为需要依靠法律,但又不能仅仅依靠法律。   ●一个考场出现问题,作为组织者的政府部门要承担责任,然而对其进行监督的,恰恰同样是政府部门。这种“...

    时间:09-18
  • 中美签署人文交流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交流与了解

    原标题:中美签署人文交流合作协议 进一步促进交流与了解   中美签署人文交流合作协议   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与了解   科技日报华盛顿9月17日电 (记者田学科 何屹)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开始对美国进行国...

    时间:09-18
  • 能源专家:“中国碳排放被高估”结论无法令人信服

    原标题:“中国碳排放被高估”结论不可信   《自然》杂志日前发表《中国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过程排放被高估》,能源专家分析指出——   “中国碳排放被高估”结论不可信   本报记者 高 博   8月20日,《自...

    时间:09-18
  • 世界科幻文学的中心将在中国?

    原标题:世界科幻文学的中心将在中国?   一直默默无闻的科幻文学因为《三体》的获奖而骤然热闹,这股热潮的背后,中国的科幻文学真的要走向世界了吗?日前,中国作家协会和《光明日报》文艺部共同举办“《三体》与...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