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近年来,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为例,面临降薪的压力,降薪导致不少优秀人才流失,也为将来的发展留下了一定隐患。
本质上:流量不清零只是舆论妥协和精神慰藉
此次降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舆论要求其降费。舆论要求为之,运营商不得不为。但最终执行的流量不清零的不过是舆论的妥协罢了,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谁也没能实现自己的初衷。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在于本次流量不清零只针对主套餐。流量加油包、假日流量套餐等灵活周期产品,以及促销赠送的流量不在不清零之列,数据卡也不在不清零之列。如果出现销户、携号转网、变更套餐等情况时原套餐剩余流量也不可享受流量不清零服务。
有了此,运营商就有了很多可把玩之处,大可以将主动流量设置为附属或赠送套餐。不信,请以2015年9月29日办理,10月1日生效的中国移动288元套餐为例。
“288元4G上网套餐可享受国内接听免费,套餐内含10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不含视频通话),750M国内手机上网流量(不区分2、3、4G网络),再赠送国内2834M(限4G网络使用)手机上网流量,赠送12个月……”
有没有发现亮点,主套餐流量只有可量的700M,其余的全是赠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运营商运用的如此精妙。
在欢呼运营商好歹也走出了一步,可惜的一小步时,有没有发现其实只不过挽汤不换药,其实用户并没有讨得便宜。本质上说,流量不清零只是舆论妥协和精神慰藉。
精于算计的用户也是算计不过运营商的精分系统的。不信,走起来,用几个月试试看,用户们能讨到多少便宜?
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网易科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