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陈先生是一名眼科医生,他表示,电脑、手机图像快速变化,且屏幕相对较小,孩子长期专注在某个点上,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引起近视和弱视。此外,陈先生担心的还有网上的一些暴力游戏和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毕竟孩子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还不成熟,加上年龄小自控能力弱,一旦受不良信息影响对自身或者对别人造成伤害,这都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陈先生说。
正方:电子产品只是工具 孩子社交中不能少
朱女士和陈先生的观点,家长冯女士并不赞同。
“我觉得电子产品就是个工具,孩子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和知识,关键在于家长怎么引导孩子使用。”冯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也是从小就接触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过我给她安排的有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小时候还和她一起玩电子产品。”冯女士说,女儿现在会的唐诗、故事、英语等,不少都是通过电子产品学会的。
家长刘先生也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接触电子产品,家长也不可能完全不让孩子玩,“这也是孩子社交的一种方式,让他们和小伙伴之间有共同话题,否则孩子会被边缘化,这样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在刘先生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好奇心,如果家长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转化成叛逆,与家长对抗,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专家
家长应注意引导,严格限制使用时间
调研发现当今儿童在线遭遇三方面风险:不安全:包括个人隐私、网络交友、网络欺凌和诈骗等;不健康:不良信息、影响学习和视力等;不文明:网络对骂、网络传谣等,并将原因归结为大人失控、社会失范、孩子失能。
报告建议,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应全面实施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从国家层面制定和完善保障儿童网络安全和提升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和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普及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知识,共同构建健康文明的互联网社会。中 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新媒介已全面深刻地影响儿童成长,加强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心理咨询师王海勇看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件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家长对此一定要严格控制。王海勇说:“孩子长期沉迷于电子产品对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孩子经常玩电子产品,时间久了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造成与现实的脱节,孩子慢慢地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孤独,难相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产品声音和图像并存,长期沉迷于此会限制孩子的思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王海勇说,童年时期的孩子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长时间坐着或躺着玩电子产品不利于身体发育,长期缺乏运动,可能会对身高造成影响。
王海勇建议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例如,家长严格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次数,每天最多玩两三次,每次最长15分钟。另外,家长最好陪着孩子一起玩电子产品,这样通过家长的监督会帮助孩子形成自律,并且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家长还要多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现实活动,多做运动,转移他们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并且,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讲解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危害,帮助他们获得理性的认识。”王海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