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2019-01-05 11:16:1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5日电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当地时间4日10时,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从海拔4018米的营地“拔营”,继续向60公里外的南极昆仑站进发。车队行驶了30公里后,一个拉载生活舱的雪橇出现故障,一场“修橇战”在南极冰雪高原展开。

  约12时30分,3号雪地车司机、机械师沈守明发现一个东西突然从前面行驶中的2号雪地车上掉落。他立即停车,发现是2号车上的雪橇连接上下大梁的销子断了,于是用对讲机叫停前车。

  头车司机、机械师王焘从对讲机里听到后,随即卸橇驾车返回2号车旁,后面的两辆卡特车也先后赶到。由于没有销子的配件,大家决定就地取材,以捆扎用的粗钢丝绳替代销子。

  这时,带有吊车的卡特车司机姜华将车开到2号车旁,王焘开动吊车将雪橇上的生活舱吊起,沈守明、姜华迅速钻到坏橇底下忙碌起来。其他队员则一起使移了位的雪橇损坏部分复位,并用粗钢丝绳绑扎固定。

  当时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大风吹起,体感温度更低,又是在高海拔地区。“戴手套没法干活,不戴手套(手)一会儿就冻僵,劲使大了还要防高反。”一直在橇底下忙碌的沈守明说。

  14时许,坏橇修好。记者看到,一些队员的胡子上满是冰雪,眼镜镜片上积上厚厚的冰霜。

  近3天来,昆仑队的雪橇接连出现问题:2日,一个雪橇的三脚架和大梁之间的链条断裂,焊接后继续使用;3日,一个使用多年的老橇大梁断裂,短时间内难以修好,只好换橇,等回程时再带上坏橇。来过南极内陆6次的姜华说,如今遇到坏橇后已经很从容。

“哪怕是离昆仑站非常近了,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数出现。南极内陆冰盖之行,难就难在不确定性大,雪地车、雪橇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问题了。一旦出现问题,哪怕是暴风雪、白化天、高寒缺氧,也要以最快速度修好,才不至于耽误行程和任务的完成。”王焘说。

  17时30分,昆仑队16名队员顺利抵达昆仑站。

  • 相关阅读
  • 数看中国手机品牌2018攻防战

      2018手机市场依旧处于低谷,无论国内还是海外。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2018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共销售3.868亿部手机,同比下降3%。坐拥全球第一大手机销售地区名头...

    时间:01-07
  • 几秒即可获结果 新算法让企业评价更高效

      知识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已非一个新鲜名词,呈指数级增加的数据量级与数据类型,百花齐放的计算智能,日新月异的计算设备不断提升人类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然而成熟的大数据应用远未实现,大量现象与结论仍...

    时间:01-07
  • 人工智能终端纷乱涌入 急需标准引路

    ??? 2018年末,在GSMA TSG终端工作组第34次会议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人工智能(AI)终端标准立项,获得大会全票通过。   这是一次标准立项,而非标准通过,为什么却被产业界视为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发展的...

    时间:01-07
  • 潘建伟:强国征程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12月18日,非常幸运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百年的探索做了全面总结:“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

    时间:01-07
  • 嫦娥奔月究竟“奔的啥”?

      1月3日的朋友圈被首张月背图刷屏。当日10时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月球中继星传回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众所周知,人类探月的征途早就起步...

    时间:01-07
  • 从“傻白甜”到“杠精” AI有了认知智能萌芽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杠精”:“这可不一定”“我可不这么认为”“那可说不准”……这些“杠”词要么在心里默念、要么在口中碎碎念、要么大声讲出来,无论是否表达,“杠”的意识出现均是人类独立思维的表...

    时间:01-07
  •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出炉

    ??? 近日,据外媒报道,欧盟委员会(EC)任命的人工智能高级专家小组发布了AI开发和使用的道德草案,内容长达37页,提出可信赖AI应具备两大要素,以及AI不可为的基本原则。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指出,可信赖...

    时间:01-07
  •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癌症免疫疗法成热点,基因编辑安全引关注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美国科学家向癌症这一顽疾发起冲锋,以细胞免疫疗法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不断取得新成果,如证明...

    时间:01-07
  • 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5日电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当地时间4日10时,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从海拔4018米的营地“拔营”,继续向60公里外的南极昆仑站进发。车队行驶了30公里...

    时间:0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