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人工智能终端纷乱涌入 急需标准引路

2019-01-07 07:37:19

来源: 科技日报

??? 2018年末,在GSMA TSG终端工作组第34次会议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人工智能(AI)终端标准立项,获得大会全票通过。

  这是一次标准立项,而非标准通过,为什么却被产业界视为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据Gartner预测,到2022年,80%售出的智能手机将拥有设备端的人工智能(on-device AI)。但是,若想全面促进全球AI终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AI终端标准不能缺失,这就是此项标准立项获通过的意义所在。

  标准化首先明确定义

  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相继推出了加载AI应用的智能手机产品,随着手机厂商纷纷将AI设为卖点,有企业将软件功能的改变渲染为AI能力的消息也不断被爆出。拿在手里的是不是AI手机?消费者深感迷惑。

  中国电信移动终端研究测试中心总经理李宝荣认为,当前阶段,能被冠名为AI手机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深度学习的算力,二是加载了深度学习的应用。也就是说,AI手机必须有终端侧的智能,能在手机本地进行深度学习的推断或训练。

  “这就是所谓的on-device AI,这个定义将AI手机和单纯利用云端能力提供AI应用的手机类型区别开来。”李宝荣说,“它的重要性在于为AI手机提供了判别方法,是AI手机标准化的基础。以这个定义为基础,就可以进一步规范对芯片平台的要求、规范手机深度学习能力如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等能力的要求,以及AI应用的要求等。”

  而中国电信的两版白皮书,所做的就是这类工作。

  2018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在业内首发《AI终端白皮书》,率先为行业给出了AI手机的定义,《全网通AI手机白皮书2.0》,又进一步升级了AI应用要求。在通信行业资深人士柏松看来,中国电信的两版白皮书就是“AI终端标准项目”的关键解读。

  据了解,此次中国电信携手中国联通牵头推进AI终端国际标准的制订,得到了全球多家运营商、芯片商和终端厂商的支持,他们将作为支持单位共同参与AI终端标准的制订工作。

  这是我国两大电信运营商在标准领域的再次联手,2015年,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首次走到一起,联合终端厂商推出全网通标准,这一标准先后获得了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的认可,成为全球终端的通用标准之一。

  电信运营商作用凸显

  虽然AI终端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但相关企业纷涌而入,与泛智能硬件的交互已越来越频繁,电信运营商的引导和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

  李宝荣认为,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和利用5G提升AI终端性能是运营商乃至整个通信业的两大重点研究方向。

  芯片等产业链的相继成熟为终端侧智能的发展备好了条件,业界早就认识到终端智能化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如李宝荣所说:“终端侧的智能可以让任务的处理时延更低,响应时间更短,因为数据都是在终端本地处理,不需要上传云端,所以能更好地保护隐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据了解,此前广州研究院针对当前主流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后提出了多种隐私保护方法,中国电信的一些AI能力也被用于手机隐私保护。

  李宝荣强调,尽管对终端侧AI能力的要求逐日提升,但网络侧对AI手机的辅助和协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通信网络在AI终端发展大潮的推动下需要不断增强对计算和存储资源分配和调度的能力,发挥大型操作系统的作用。

  比如,受限于电池技术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手机在运行AI功能时消耗较多的电量,将使得手机续航时间的短板更加突出。而将手机AI的计算负载转移至网络侧、将业务平台下沉到网络边缘,便可以让AI手机在计算和数据缓存时,速度加快。

  “市场潜力越大,竞争者越多、业态越复杂。”柏松说,“但手机厂商或其他类型的终端企业,只要使用通信网络,都首先要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进行测试、连通。因此,电信运营商对AI终端的发展思路,对产业影响甚大。”(记者 刘 艳)

  • 相关阅读
  • 数看中国手机品牌2018攻防战

      2018手机市场依旧处于低谷,无论国内还是海外。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2018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共销售3.868亿部手机,同比下降3%。坐拥全球第一大手机销售地区名头...

    时间:01-07
  • 几秒即可获结果 新算法让企业评价更高效

      知识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已非一个新鲜名词,呈指数级增加的数据量级与数据类型,百花齐放的计算智能,日新月异的计算设备不断提升人类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然而成熟的大数据应用远未实现,大量现象与结论仍...

    时间:01-07
  • 潘建伟:强国征程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12月18日,非常幸运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百年的探索做了全面总结:“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

    时间:01-07
  • 嫦娥奔月究竟“奔的啥”?

      1月3日的朋友圈被首张月背图刷屏。当日10时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月球中继星传回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众所周知,人类探月的征途早就起步...

    时间:01-07
  • 从“傻白甜”到“杠精” AI有了认知智能萌芽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杠精”:“这可不一定”“我可不这么认为”“那可说不准”……这些“杠”词要么在心里默念、要么在口中碎碎念、要么大声讲出来,无论是否表达,“杠”的意识出现均是人类独立思维的表...

    时间:01-07
  •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出炉

    ??? 近日,据外媒报道,欧盟委员会(EC)任命的人工智能高级专家小组发布了AI开发和使用的道德草案,内容长达37页,提出可信赖AI应具备两大要素,以及AI不可为的基本原则。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指出,可信赖...

    时间:01-07
  •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癌症免疫疗法成热点,基因编辑安全引关注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美国科学家向癌症这一顽疾发起冲锋,以细胞免疫疗法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不断取得新成果,如证明...

    时间:01-07
  • 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5日电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当地时间4日10时,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从海拔4018米的营地“拔营”,继续向60公里外的南极昆仑站进发。车队行驶了30公里...

    时间:01-05
  • 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5日电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当地时间4日10时,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从海拔4018米的营地“拔营”,继续向60公里外的南极昆仑站进发。车队行驶了30公里...

    时间:0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