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悟空”号卫星: 拨开暗物质的“乌云”

2019-03-11 08:12:08

来源: 科技日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过去的一年,那只‘猴子’没有让我们失望。”春节后,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该台副台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开门见山地说。

  当全国上下都在庆祝新春佳节时,天上那只“猴子”依旧奔跑在5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忙忙碌碌。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制的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已绕地球飞行了16597圈,探测宇宙射线粒子55亿个。

  在相同时间内,它积累的TeV(1TeV=1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观测数据相当于国际空间站上的日本量能器电子望远镜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的5倍以上,意味着完成了其他“同行”至少10年的工作量。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看不见摸不着却与我们息息相关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宇宙中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星系连成一片,构成星系团,如果不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团早就分崩离析。科学家把这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称为“暗物质”。

  到了20世纪70年代,多种天文观测结果都暗示着暗物质的存在。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暗物质信号被探测到。

  虽然科学家们还不知道暗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但通过观测它如何影响普通物质,并模拟它的引力效应,还是对它有了一些了解。

  宇宙中95%以上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质占26.8%。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它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波观测设备直接“看”到。暗物质运行速度很快。科学家测算,暗物质粒子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20千米,是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出膛速度的300倍。

  科学家推测暗物质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在宇宙早期某一个时刻,宇宙温度非常高,粒子能量非常大,它们剧烈碰撞,产生包括暗物质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宇宙的结构也与暗物质有关。它是促使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的重要推手。暗物质播下了宇宙丝状结构的种子,随后可见物质才聚集在一些由暗物质建立起来的引力“核”上,并最终形成了星系。

  暗物质对生命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假如没有暗物质的引力作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将很可能无法在宇宙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形成。

  暗物质这么神秘,我们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寻找它,那么它究竟有什么应用价值呢?

  “当年,爱因斯坦也想不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有什么应用价值,但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用到的手机等通讯设备,哪一个离得开这些科学发现?”常进说道。

  带着“水晶棒”的银白色美猴王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分辨率高能空间望远镜,”常进说,“它有望深刻地变革人类的宇宙观,实现空间科学重大突破。”

  “悟空”的身材比一般的卫星小巧,“三围”分别为1.5米、1.5米、1.2米,像盒银白色的方形蛋糕。“悟空”在太空中接收来自宇宙的高能原子核、电子和伽马射线的信号,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介绍说,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三个暗物质探测器分别是美国费米卫星、阿尔法磁谱仪AMS-02和我国的“悟空”。三者各有特色,AMS-02可以区分正反物质,费米的探测器面积大,而我们的探测器分辨率最高。

  常进说,“悟空”在观测能段范围、能量分辨率、粒子鉴别本领等方面优于别的探测器,其观测能段是阿尔法磁谱仪的10倍,能量分辨率比国际同类探测器高3倍以上。而费用只有1亿美元,分别是美国费米、AMS-02的1/7和1/20。

  以《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名字命名的卫星“悟空”,没有携带金箍棒,却带了300多根“水晶棒”。

  位于卫星核心部位的BGO能量器包含了308根纵横交错的晶体,每一根都有2.5厘米见方、60厘米长,是世界上最长的BGO晶体。

  这些漂亮的“水晶棒”能够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电子和质子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类似淋浴喷水形状的簇射,而电子和质子产生的簇射形状不同,因而科学家可以区分出质子和电子。

  “年富力强”并将继续在太空服役

  每天清晨和傍晚,“悟空”都会路过中国上空。位于密云、喀什、三亚的三个数据接收站,每天接收它回传的约16G数据。而常进带领的团队就是要从日积月累的海量数据中分析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而在一年多前,常进团队就已向世界展示出首批成果:精确测量太空中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成果于2017年12月7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电子宇宙射线的正常能谱变化应是一条平滑曲线。根据“悟空”积累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们发现在0.9万亿电子伏特处电子能谱呈现出明显的拐折,并且有初步迹象表明在1.4万亿电子伏特的超高能段呈现出异常波动,反映在图上是一个“尖峰”。

  这些结构只有在观测精度达到最好的情况下才能被看到,幸运的是,“悟空”做到了!电子能谱在0.9万亿电子伏特处的拐折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它反映出宇宙中高能电子辐射源的典型加速能力,并且可以对部分暗物质理论模型给出很强的约束。1.4万亿电子伏特处的异常波动则显得更引人关注。不过,根据现有数据量和理论模型,还无法断定这一现象是否就是暗物质踪迹。

  袁强告诉记者,探测暗物质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撞机探测,主要有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二是在地下进行的直接探测,我国在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中正在开展相关实验;三是间接探测,主要在空间进行。

  “悟空”卫星就是采用第三种方式。物理学家们认为,暗物质粒子碰撞后会产生高能粒子,如伽马射线、正负电子、正反质子、中微子等。暗物质卫星就是精确探测这些粒子,通过其能谱、空间分布来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

  “悟空”设计寿命为3年,目前已经到期,但它看起来依旧“年富力强”。“经过评估,我们认为‘悟空’还可以继续在太空服役,现在已经被批准延长2年工作时间。”袁强说道。(记者 张 晔)

  

  • 相关阅读
  • 2019年“移动互联网应用自律白名单”出炉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高亢)近日,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公布了2019年“移动互联网应用自律白名单”,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猎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公...

    时间:03-13
  • “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日拉开帷幕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岳冉冉、胡喆)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日在北京启动,为公众开启一场“科普惠民”的“盛宴”。   记者是从近日印发的《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9年全国科...

    时间:03-13
  • “雪龙”归航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取得多项成果

      新华社“雪龙”号3月12日电(记者刘诗平、董峻)经过131天、3万海里航行,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12日回到上海、走上陆地。南极考察期间,科考队经受了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

    时间:03-13
  •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我国将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刘红霞)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12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我国将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加大海外维权力度,使中国的知识产权在国外也能得到有效保护。  ...

    时间:03-13
  • “5G时代的精彩,将超乎想象”

      全国两会开幕至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代表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5G技术与应用。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而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向5G的“冲刺”中占据了先机。以“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

    时间:03-13
  • 英国更注重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

      想骗取索赔?小心被提供快速法律咨询的在线“机器人”揪出,通过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线“机器人”已能检测出哪些属于欺诈性保险索赔。企业想更好地节约开支?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软件,通过分析...

    时间:03-12
  • 阿里“吃”三通 快递格局生变?

    ??? 阿里巴巴将投资46.6亿元,间接获取申通14%股权,此举被看作是入股圆通、百世、中通后续   频繁入股快递公司的阿里巴巴,终于集齐“三通”。   继圆通、中通之后,申通也转投阿里麾下。3月11日早间,申通...

    时间:03-12
  • 量子通信是不是伪科学?潘建伟这样回应

      “墨子号”发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么新发现?量子通信和公众有什么关联,到底是不是伪科学?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有...

    时间:03-11
  • 2019商业航天时间表出炉 将实现首次海上发射

      3月10日零点28分,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刷新为“300”。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获悉,2019年我国商业航天发射依然亮点频频,包...

    时间:03-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