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未来火箭、卫星将具有思考能力

2019-04-25 07:48:22

来源: 科技日报

  为迎接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在4月23日于长沙举办的“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助力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总师姜杰说,未来的智慧火箭将像人类一样具有会听、会看、会学习,越飞越聪明的特点;并在故障情况下,具备自适应控制、在线轨迹规划、任务降级处理等能力,以精确入轨为终极目标,执行任务将更灵活。

  在会上,航天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发布了“思源”计划蓝皮书,“思源”计划是推动航天智能创新技术发展的纲领和行动计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航天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包为民描绘了智能科学技术与航天事业融合的发展蓝图。蓝图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航天工程系统各关键环节实现智能化,如控制系统将着力增强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任务变化的能力;第二阶段,航天器将具备学习能力,成为会学习、可训练的航天器;第三阶段,航天器将具有泛化能力,能举一反三、超越常识认知;第四阶段,航天器甚至会具备演化、进化能力,能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

  航天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将每年都编制、发布“思源”计划蓝皮书。对此,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中心副主任马卫华具体解释了中心的发展路线图。“作为发展航天智能的技术主线,可以通过2345几个数字概括。”即路线图从“个体智能、群体与人机混合智能”2个视角,针对火箭、卫星、探测器3类装备,提出了从当前到2035年发展的4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特征为“个体强适应,群体自组网”,第二阶段为“个体自学习,群体能协作”,第三阶段为“个体能泛化,群体强对抗”,第四阶段为“个体自演化,人机能融合”,将具备感知与理解、运动与控制、学习与适应、规划与决策、沟通与协同等5种能力。(记者李禾)

  • 相关阅读
  • “人工智能”助力新药研发精准医疗

      昨天,由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主办、浙江大学上海校友会承办的“浙江大学长三角论坛”在上海举行,数十位专家学者探讨“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主题,判断人工智能乃创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大势所趋,正为生命科学从...

    时间:04-28
  • 世园会接通首个5G高清视频电话

    4月27日,媒体记者在世园会新闻中心体验应用5G移动通讯的手机视频直播。记者 潘之望摄   昨天在世园会新闻中心的5G展台,北京电信副总经理项煌妹与在延庆区融媒体中心的延庆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树清现场连...

    时间:04-28
  • 北京世园会新闻中心5G信号全覆盖

      昨日,北京世园会新闻中心,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项煌妹介绍新闻中心5G网络体验,并与延庆区融媒体中心进行5G视频连线。   北京世园会新闻中心一、二层均设有媒体公共工作区,总计204个工位供记者免...

    时间:04-28
  • 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创新基础 “中国青少年STEAM教育发展创新行动”项目启动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陈听雨) 4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指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主办,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科教创新专业委员会承...

    时间:04-26
  • 图书二维码,原来是摆设?

      现在的图书封底流行加上二维码,但基本上已经沦为广告,并不能给读者提供新鲜内容。记者 路艳霞摄   如今,在图书封底,二维码成了标配。但所谓的二维码却几乎变成了广告导引,通过扫描二维码读AR图书,却...

    时间:04-26
  • 芯片需求遇冷 三星利润下滑近三成

      受智能手机和芯片需求下降影响,韩国三星电子1月31日公布了表现不佳的财报,利润下滑近三成,并提醒投资者2019年公司业绩可能持续承压。   财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三星公司表现下滑。其中,销售额为59.2...

    时间:04-26
  • “一航津平2”来了,海底便有了“路”

    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   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又一款基建“神器”来了!   近日,由中交一航局研发、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在南通下水,船体为箱型“回”字结构...

    时间:04-26
  • 奶牛繁殖进入“5G”时代

    奶牛活体采卵   在接连突破了全基因组选择、遗传缺陷评估、奶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体外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等6项核心技术之后,通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科研型企业奥克斯畜牧种业公司与跨国企业神...

    时间:04-26
  • 长征火箭从这里崛起

      4月20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遥59运载火箭呼啸而起、刺向苍穹,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302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7%。   作为长征火箭抓总研制单位...

    时间:04-26
  • “透视”技术为精确打印人体器官带来曙光

      怎样3D打印出逼真的人体器官?据《每日邮报》24日报道,德国慕尼黑大学埃蒂尔克领衔的研究团队提出一种能够精确描绘器官内部结构的“透视”技术,3D打印人体器官将“有图可依”,为医疗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