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智慧5G 万物互联

2019-06-06 07:50:38

来源: 人民日报

  5G时代,万物互联,极低时延,将为个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改变。

  专家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4亿, 占全球连接总数的15%。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5G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5G将至,机遇挑战并存,让我们共同触摸新技术脉动,畅想无限未来。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5G时代,速率大幅提升已经不足为奇,万物互联、极低时延将成为5G技术的巨大进步。

  专家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4亿, 占全球连接总数的15%。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5G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5G时代的到来,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给产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就此,记者采访了业内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个人生活会变成啥样?

  数字生活 智能方便

  冰箱里的面包快吃完了,花该浇水了,皮鞋脏了该擦了……在5G时代,这些信息将由物品自己“告诉”主人。如果说4G时代的上网主体是人,5G时代的主体将是物。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包括花盆、门窗和皮鞋、腰带等很可能都会联网。万物互联后,在云端对这些物品进行智能控制,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工业富联5G研究所所长罗维表示,在网速增长几十上百倍的条件下,高清视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潜力,将在5G时代得到真正的释放。“未来,我们将挣脱网线的束缚,更便捷地实现万物互联,你我的生活方式也将迎来极大改变。”

  想出门逛个街,去网红店打个卡?智慧街区来帮忙。5G和云计算等技术联合,通过5G+AR导览的形式,可以在商业街多个关键位置加入AR区域旅游攻略,构成旅游攻略路线图,基于年轻群体打卡定位的游玩风潮,将百年老店、主推店铺等多样的体验形式串联其中,构成步行街购物游玩主题。

  不仅如此,5G还将颠覆传统教育方式。未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学习,使学习不再需要以教室为基础,教育资源的界限将被打破。

  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未来整个城市都能建设成智慧城市。通过打造统一的5G智慧平台,推动本地多个传统领域的提档升级。其中掌上智慧政务将有助于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

  上海诺基亚贝尔客户运营首席技术官常疆说,5G将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全连接的数字生活和经济发展,惠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发展会变成啥样?

  远程控制 资源共享

  4G时代,远程手术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远程手术包含手术室和远程控制的医生两端,如果手术室里的病人突然大出血,信号过了好几秒才传到医生那儿,医生再发出操作止血钳的指令,等指令再传回手术室又过了几秒,病人很可能因为失血过多发生危险。5G的极低时延则为远程手术提供了基础。

  未来,只要有5G信号,即便在偏远农村,也可以享受到大医院的诊疗服务。简单地说,病人上了救护车,急救人员马上就可以得到远端专家的指导,相当于到了急救中心。

  “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特点,让高质量的远程医疗成为现实。”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薛泉表示,5G网络的延时仅为毫秒级,可真正实现实时、在线的远程手术。“这在过去的网络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事情。”

  无线输液也将是5G时代的一个变化。无线输液可以由无线警报器通过传感器获得病人输液的进度,在输液快结束时自动报警呼叫护士,病人不用时刻紧盯输液瓶,也不需要人工呼叫。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对输液的进度、速度进行实时监控,输液速度等过程可以更加标准化,一个病区的输液情况如何,护士在一块显示屏中就一目了然。

  驾驶员坐在办公楼里的室内驾驶舱里,通过5G网络远程操控3公里外装有6个摄像头的东风试验样车。这6个摄像头对应室内驾驶台上的六块高清LED显示屏,画面高清,视线无死角。松手刹、踩油门、打方向……驾驶员在完成这些指令的同时,远在3公里外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同步完成了起步、加速、转向等动作。

  去年9月20日,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技术中心签署技术协议,正式成立5G车联网联创开放实验室,这正是在实验室里发生的一幕。

  湖北移动公司计划部5G项目专家桂鹍鹏介绍,未来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传输彼此的位置、速度、行驶路径,避免交通拥堵。通过5G+AR无缝导航,室外可以将实际路况和导航信息实时高速地无缝融合在一起并呈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驾驶员可以获得更好的导航服务体验。

  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方面,5G技术已经成为支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使能技术,将分布广泛零散的人、机器和设备全部连接起来,对于推动智能制造的深化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5G能把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薛泉认为,汽车自动驾驶、AR或VR,以及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等应用,都将因5G超强的连接和传输能力而更智能。

  普及面临哪些挑战?

  重视安全 同步发展

  “5G网络下的万物互联时代终将到来,但这还需要一定时间。”南方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余浩表示,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5G网络的建设,就好比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公路修好了,自然会有汽车上路行驶。

  但是,5G普及还面临一些挑战。

  在桂鹍鹏看来,基于5G改变社会的使命,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这对终端测试提出了极大挑战。有的应用模组在普通环境中测试尚可,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性能变化很大。因此,终端开发需要在产业链中与各类企业合作,推出适合各个垂直行业的5G终端。

  此外,5G网络也将增加终端的电池消耗。薛泉表示,5G尽管网速快,可带来更优质的多媒体产品,但数据的增加会给终端带来更大的耗电压力,“这也将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5G时代,信息安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认为,如果工业互联网用到民航、高铁、电网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网络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因此网络安全的投入与网络建设运行需要同步,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技术与管理并重。

  5G未来将会以产业应用为主,与面向消费应用相比,其对安全的要求更高。5G产品与服务提供商需要通过多种检验手段发现并消除产品的漏洞,及时提高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响应与服务。“但我们不能因担心安全而放弃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需要同步发展。”邬贺铨说。(记者吕绍刚、程远州、沈文敏、李 刚、贺勇采写)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我国5G产业已建立竞争优势

  “一部1G超高画质的电影,5G时代3秒之内可能就下载好了。”南方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余浩表示,今后几年,随着5G正式商用,芯片、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制造等产业将迅速崛起,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未来可期。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纷纷加快5G技术的推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全球共有66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家运营商在5G测试方面进行了尝试。

  在中国,为推动5G商用的尽快落地,从2018年开始,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开展了5G试验。

  当前,全球5G正在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我国5G产业已建立竞争优势。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我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过30%。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 相关阅读
  • 网约车有偿归还失物不妨大胆尝试

    ??? 为进一步优化滴滴网约车平台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的流程与机制,滴滴出行日前公示《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与建议。办法规定,乘客遗失物品后无法自行领取,应与司机协...

    时间:06-13
  • 警惕大数据“杀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但其负面作用也接踵而至。近日,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购票等多个领域的电商平台均被曝出存在“杀熟”情况...

    时间:06-13
  • 电商获客新变局:博弈拼购、新零售与下沉市场

      又是一年6·18将至,商家大力促销的同时,背后也是一场争夺用户的大战。在捕捉流量的路上,低成本获客时代似乎早已结束。   根据财报测算,2018年,京东获客成本达到1503元,2016年这一数字为142元。相比之...

    时间:06-13
  • 办事不出门 手机全搞定

      全国442个城市将政务服务搬上支付宝,支付宝小程序累计用户量突破6.4亿,90%的事项可在1分钟内完成……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透露了一连串数字。   近年来,支付宝逐步从支付“...

    时间:06-13
  • “基因魔剪”新系统无需断链编辑基因

      英国《自然》杂志12日在线发表的论文称,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完全可编辑的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其可以介导DNA精准插入基因组。该方法无需在靶DNA中产生双链断裂,避免了由此导致的遗传编码的非预...

    时间:06-13
  • 氢能商业化重在突破技术瓶颈

      不久前河南南阳那辆“加水就能跑”的车,引爆了氢能源车乃至氢能产业话题。12日,首届国际氢能标准和安全高端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举行,如何发展氢能产业成为专家们的关注点。与会专家指出,无论是在中...

    时间:06-13
  • 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发布

    ??? 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发布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将围绕长期太空飞行人类的健康、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物理和燃烧规律、宇宙观测、新型材料等...

    时间:06-13
  • 让科学“潮”起来 打造时代新偶像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进科技工作者的内心世界,让科学家成为受人尊崇、令人向往的职业,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于近...

    时间:06-13
  • 水在太阳系并不稀罕

    ?? “新视野”号又有新发现!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携手,借助“新视野”号提供的数据,在冥王星表面发现了氨存在的证据。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指出,这或许暗示着冥王星表面之下存在液态水。 ????当...

    时间:06-13
  • 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   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近...

    时间:06-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