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深海区发现大型塑料微粒库 污染蔓延的深度和广度远超预期

2019-06-10 07:09:45

来源: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6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公开的一项环境学最新报告,美国科学家团队在加州蒙特雷湾深海区内,发现可能存在一个大型海洋塑料微粒库,这可能是现在最大的塑料微粒库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需求使得塑料产量呈指数级翻倍,时至今日,人类活动与垃圾排放已经让大量塑料涌入海洋,其中体积大的最终都会分解为微粒。

  此次,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利用远程操作工具和特制的取样器,收集并检查了蒙特雷湾深海区的塑料微粒分布情况,结果发现了一个大型塑料微粒库。他们采集了5米至1000米深的26239升海水,以及远洋红蟹和巨型幼形海鞘——这两种动物直接以和塑料微粒同样大小的微粒为食。

  研究结果显示,包含在一次性塑料瓶和包装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此次各种深度的水柱样本中最常见的塑料,同时也是远洋红蟹胃肠道中和幼形海鞘废弃的黏质网筛内最常见的塑料。幼形纲动物的网筛又被称为住囊,每次进食后便被废弃,沉入海底。

  以上发现表明,塑料微粒已经从浅水区运输到海底,而幼形海鞘的住囊相当于一种载体,可以“负责”将其运输。在阳光照射区的深海底部,塑料微粒的浓度最高,塑料种类最多。

  研究结果认为,塑料微粒污染向深海水域、沉积物和动物群落蔓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此前预期。团队表示,有必要采取大规模的保护和缓解措施,从空间和生态层面评估问题的严重性。

  

  • 相关阅读
  • 网约车有偿归还失物不妨大胆尝试

    ??? 为进一步优化滴滴网约车平台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的流程与机制,滴滴出行日前公示《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与建议。办法规定,乘客遗失物品后无法自行领取,应与司机协...

    时间:06-13
  • 警惕大数据“杀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但其负面作用也接踵而至。近日,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购票等多个领域的电商平台均被曝出存在“杀熟”情况...

    时间:06-13
  • 电商获客新变局:博弈拼购、新零售与下沉市场

      又是一年6·18将至,商家大力促销的同时,背后也是一场争夺用户的大战。在捕捉流量的路上,低成本获客时代似乎早已结束。   根据财报测算,2018年,京东获客成本达到1503元,2016年这一数字为142元。相比之...

    时间:06-13
  • 办事不出门 手机全搞定

      全国442个城市将政务服务搬上支付宝,支付宝小程序累计用户量突破6.4亿,90%的事项可在1分钟内完成……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透露了一连串数字。   近年来,支付宝逐步从支付“...

    时间:06-13
  • “基因魔剪”新系统无需断链编辑基因

      英国《自然》杂志12日在线发表的论文称,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完全可编辑的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其可以介导DNA精准插入基因组。该方法无需在靶DNA中产生双链断裂,避免了由此导致的遗传编码的非预...

    时间:06-13
  • 氢能商业化重在突破技术瓶颈

      不久前河南南阳那辆“加水就能跑”的车,引爆了氢能源车乃至氢能产业话题。12日,首届国际氢能标准和安全高端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举行,如何发展氢能产业成为专家们的关注点。与会专家指出,无论是在中...

    时间:06-13
  • 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发布

    ??? 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发布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将围绕长期太空飞行人类的健康、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物理和燃烧规律、宇宙观测、新型材料等...

    时间:06-13
  • 让科学“潮”起来 打造时代新偶像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进科技工作者的内心世界,让科学家成为受人尊崇、令人向往的职业,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于近...

    时间:06-13
  • 水在太阳系并不稀罕

    ?? “新视野”号又有新发现!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携手,借助“新视野”号提供的数据,在冥王星表面发现了氨存在的证据。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指出,这或许暗示着冥王星表面之下存在液态水。 ????当...

    时间:06-13
  • 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   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近...

    时间:06-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