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兼顾人工智能应用和隐私保护

2019-07-12 07:42:5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社会生活、改变发展格局。同时,人工智能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应用不当,就可能带来隐私泄露的伦理风险。如何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兼顾隐私保护,确保安全、可靠、可控,是一项亟须关注的伦理课题。

  人工智能应用存在隐私泄露的伦理风险。人工智能应用需要以海量的个人信息数据作支撑。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正是由于大数据的使用、算力的提高和算法的突破,人工智能才能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并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人工智能越是“智能”,就越需要获取、存储、分析更多的个人信息数据。可以说,海量信息数据是人工智能迭代升级不可缺少的“食粮”。获取和处理海量信息数据,不可避免会涉及个人隐私保护这一重要伦理问题。今天,各类数据信息采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都被置于数字化空间之中,个人隐私极易以数据的形式被存储、复制、传播,如个人身份信息数据、网络行为轨迹数据以及对数据处理分析形成的偏好信息、预测信息等。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将走进千家万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轻易获取更多有关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借助获取的数据信息,基于日益强大的数据整合、处理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用户精准“画像”,而其中就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隐私泄露风险。如果人工智能应用得不到合理管控,人类将被置于隐私“裸奔”的尴尬境地,从而产生严重的伦理风险。

  人工智能应用与隐私保护并非不可兼得。尽管人工智能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隐私保护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决不能以隐私泄露为代价。隐私权不容侵犯,它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有效保护隐私有利于人们维护人格尊严、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无论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辅助人、服务人,为使用者提供便利,而不能成为肆意损害人格权利、恶意泄露个人隐私的工具。这是人工智能应用必须坚守的底线,否则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失去价值,也难以走远。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存在隐私泄露的伦理风险,就延缓甚至放弃人工智能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讲,谁把握住了人工智能技术,谁就把握住了未来。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是我国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的宝贵机遇。我们既要有效防范伦理风险,又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事实上,人工智能应用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从伦理层面对人工智能应用加以正确引导,将隐私泄露的风险降至最低。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本身并无善恶、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能否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正当应用。隐私泄露现象是人工智能应用不当导致的,从深层看则大多是利益驱动的结果。所以,不能将隐私泄露简单归为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归咎于人工智能。

  在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中加强隐私保护。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加强隐私保护,需要加强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研判和防范,综合运用技术创新、伦理规范、法律制度等手段方式,防止其“野蛮生长”,确保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在技术层面,要加快研发和应用隐私保护的安全技术,可将用户隐私保护需求嵌入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中,让最大限度保护隐私成为系统的默认规则。在伦理层面,要探索和确立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2019年6月17日,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要求人工智能发展应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充分保障个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律,规范技术应用的标准、流程、方法,最大限度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在法律层面,应加快制定加强隐私保护的法规制度。当前,我国隐私保护法律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进一步强化隐私权保护,并在条件成熟时制定针对人工智能应用中保护公民隐私的法律条文细则,充分保障公民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严格规范人工智能应用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使用等程序,反对窃取、篡改、泄露和其他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伦理学会执行会长 杨 明

  • 相关阅读
  • 赋能数字经济 超算进入融合时代

      随着5G商用大幕展开,万物互联的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海量的数据爆炸对计算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超算(超级计算机)迎来发展的有利时机,而融合则成为超算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久前,国际超算大...

    时间:07-18
  • 吃鸡之后自走棋火了 腾讯网易已竞相入场

      “王校长终于败北了。”7月11日,资深玩家张海(化名)回忆起几个月前在网上观看赛事直播的场景。   2019年2月,一场自走棋全明星赛引起国内玩家的关注。赛事邀请到多位知名电竞高手过招。最让玩家瞩目的是...

    时间:07-18
  • 空间科学卫星:迈向空间科学强国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颗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慧眼”卫星已经发射升空两年了。“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介绍:“截至2019年6月30日,‘慧眼’对银道面扫描...

    时间:07-18
  • 柔性电子技术 惊艳远不止于折叠屏

      得益于柔性显示技术的折叠屏手机已经问世,这,就是柔性电子技术的全部了吗?当然不是。   近日,第二届柔性电子国际学术大会(ICFE2019)在杭州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光明网还联合举办了第二...

    时间:07-17
  • 产业要发展 标准不可缺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还需标准先行。7月15日,第三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在重庆举行,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互联互通”为主题,近千名海内外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会,并就相关议题开展深度交流。   在大会2019...

    时间:07-17
  • 被抽“苹果税”在线医疗平台提出质疑

      俗称为“苹果税”的苹果商店服务费延展到在线医疗平台。   近日,多家在线医疗平台收到苹果公司要求,应用内购买需要使用IAP(In App Purchase 应用内购买)服务,并缴纳30%的交易所得。   截至目前,多...

    时间:07-16
  • “技术+模式”激发商业航天发展红利

      不久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将七颗国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而在美国...

    时间:07-16
  • 垃圾分类能否“扔”出新风口

      七月初,上海开始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让“垃圾分类”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引发热议。   近日,住建部给出了时间表,到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

    时间:07-16
  • 上海浦东:从六大“硬核”产业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上海7月14日电(记者 王默玲)记者从上海浦东新区获悉,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是今年以来浦东经济运行的两大关键词。“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和“智能造”这六大“硬核”产业...

    时间:07-15
  • 急性大出血 “超级创可贴”3分钟搞定

      人们已经习惯了轻微的擦伤用创可贴来止血包扎,方便简单。但如果出现动静脉大血管破裂的喷射式出血,甚至如断肢等人身重大伤害的急性大出血,能不能有一个“超级创可贴”,第一时间自己包扎、快速止血,快速...

    时间:07-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