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5G时代北斗将脱下“高冷”外衣

2019-07-29 08:44: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北斗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不过仍有一种疑问时而发出:北斗都提供服务那么久了,为何我们的手机里还没有用上北斗——说好的北斗导航,为何大众难以直观地感受到?

  这样的疑问,或将在5G时代终结。

  前不久,《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对外发布,其中提到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将成为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北斗应用市场新的重大商业机遇, 5G带来的物联网革命,将推动北斗及时空信息应用的泛在化。“北斗+5G”的市场爆发期即将到来。

  这也意味着,北斗有望彻底脱下“高冷”外衣,走进寻常百姓家。

  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在追寻获取时间与位置的最佳工具和手段,而卫星导航正是这种不懈追求的智慧结晶。

  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的说法,当前,卫星导航已不单是用于测量物体的时空运动状态,已然成为信息化社会标示各类信息的时空基准,前所未有地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支持和推动人类社会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5G正式商用。

  换言之,随着5G这一“神助攻”队友的到来,由北斗及“北斗+5G”所带来的万物互联智能时代,将真正开启。

  按照一些物联网专家的说法,在物联网产业中,以5G为代表的网络、以北斗代表的精准位置服务以及大数据,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物联网产业的三大基础设施。

  先看网络,5G能让实时传输的速度变得更快更稳定。接下来是位置服务,只有拥有了统一时空基准、获得更加精准的位置信息,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最后是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处理能力快速提升。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表示,目前,一个由北斗系统提供时空数据、由5G通信系统实现智慧感知与传输、由大数据实现海量时空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由云计算系统实现泛在的智能化处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正逐渐完备。

  前不久,在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受邀参展的位置服务公司千寻位置就展出了一座“未来之城”:依托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千寻位置构建了统一维度的“时空基础平台”,负责时空数据的获取,通过为海量城市感知终端提供亚米级精度以上的定位和毫秒级授时能力。

  此前有业内人士透露,4G技术的导航应用,可能会遇到某个盲点,导致信息无法回传的情况。如今,一旦有5G技术作支撑,监控将更快、更完整,而且5G设备更便于移动连接或无线接入。

  “当计算更强、网速更快的时候,就需要所有数据的时空基准。不统一、不精准没有办法用这个数据。”陈金培认为,随着终端连接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处理能力快速提升,所有信息的处理和终端的连接需要统一时空基准,才能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当然,“北斗+5G”也将带来人们在4G时代未曾见过的风景,比如开启传说中的“地下室定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天线与定位部副主任安旭东说,要想真正实现室内定位,需要几米甚至1米以下的定位精度,还要能够分辨楼层。而眼下,传统定位技术还无法用于室内定位。

  他告诉记者,一方面,在室内搜不到足够卫星的情况下,所谓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难以工作,其定位精度仅在10~100米之间;另一方面,传统的蜂窝网定位技术虽然信号可以覆盖到室内,但其精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也无法满足需求。

  随着5G的到来,人们迎来大带宽时代。

  安旭东说,5G时代的窄带蜂窝物联网定位应用,相比传统的蜂窝网技术,可提升20dB的信号效果,“覆盖能力大大提升,在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管道等信号难以到达的地方也能覆盖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进行室内导航定位服务。”

  按照冉承其的说法,过去10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疆拓土的10年,也是北斗应用真正落地的10年。

  而下一个10年,“北斗+5G”将带来更多可能。

  冉承其说,北斗应用产业已实现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并正在与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前所未有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支持和推动人类社会有效运行及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抢修管网、预测误差 能源领域AI强刷存在感

      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因为在汽车工业、高端制造、互联网等众多领域的应用而广受社会关注。事实上,电力、煤炭、石油化工等看似距离人们遥远却又时刻影响人们生活的能源领域和产业,对人工智能的...

    时间:07-29
  • 摩拜实施新版计费规则 系今年第二次上调价格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7月26日开始,摩拜单车在深圳、上海、广州、佛山、厦门、成都等地正式实施新版计费规则。所谓新版计费规则,一句话来说就是涨价了,而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摩拜单...

    时间:07-29
  • 空调到底开多少度才合适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表声明称,仍在不断上升的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导致气温升高和海洋酸化,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高温一来,办公室与家里的空调遥控器大战也随即开启。往往是一...

    时间:07-29
  • 我国科技创新质量仍有待提升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连续第4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名第14位,和去年的第17位相比,上升三个位次。   怎么看待这张来之不易的创新成绩单?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

    时间:07-29
  • “探索一号”的垃圾分类

      “船上执行非常严格的垃圾分类,绝对不能乱扔。”登船第一天,听到“探索一号”船长刘祝的要求,来自同济大学的TS12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翦知湣立刻笑着接上:请放心,我们已经受过充分的训练了。   垃圾分类...

    时间:07-29
  • 上海“AI生态圈”抢先机赢未来

      今年的5月21日,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所以选择上海“先行先试”,工业和信息化部给出四条理由: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具有大数据的资源优势...

    时间:07-29
  • “人工树叶”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二氧化碳分子式的排列就像两个人紧紧拉着手,这种结构让二氧化碳分子极具化学惰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强迫它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与别的物质发生反应,把它变废为宝。”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眼里,如何...

    时间:07-29
  • 我运载火箭落区安全控制技术首次验证成功

      记者2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26日13时40分,长征二号丙火箭一子级残骸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被顺利找到,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之...

    时间:07-29
  • 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入轨 突破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故事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5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两颗卫星及有效载荷准...

    时间:07-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