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王镓:玉兔巡视器的引路人

2019-08-13 07:53:48

来源: 科技日报

  8月7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第八个月昼工作,进入新一轮的月夜休眠。此时,玉兔二号已累计在月球背面行走271米,不断刷新着我国月球车在月面上的行驶纪录。

  月面路况复杂,要保证玉兔二号安全行驶,不仅需要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驾驶员”们精心操控,更需要“导航员”为它指明道路。

  为“玉兔”指路的人名叫王镓。这个名字挺特别。

  “镓”是一种金属元素,熔点很低,沸点很高。王镓名如其人,她的性格安静沉稳。在漫长而枯燥的工作状态下,她耐得住寂寞;激烈而紧张的处置节奏,她也能冷静应对。

  这样一位身材娇小、慢条斯理的“女导航”,争夺“世界第一”时,气势惊人。王镓是全球第一个准确报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落点的人,也是处理该任务中第一张月面照片的人。尤其是在该工程中首次应用视觉定位技术,让她成为全世界同行的目光焦点。

  视觉定位是国际航天专家瞩目的技术领域,其以航天器预定落月区域的地面图片为底图,作为月面导航的基础。由于该技术是首次应用,可用于制作底图的数据很有限。此前嫦娥三号获取的数据和外场试验的数据,都被任务团队利用起来。

  在月面导航工作中,导航员虽然没有最终决策的权力,却必须有独立的思想。王镓不仅要根据科学家选定的探测目标来规划路线,还要给出自己选择此路的原因,更要前瞻到未来几步以外,目光长远地为玉兔二号规划行走路线,确保它在月背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除了任务中的责任,在视觉定位技术领域,各国都有各自的方法。王镓和她的团队如同代表中国国家队在国际舞台上上演首秀,无形的竞争也给她带来很大压力。不过这些压力并没有压垮这个柔弱的肩膀,她稳稳地将“第一”握在手里。

  稳扎稳打的性格造就了王镓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方式,这里说的“不变”不同于因循守旧的保守,而是对待不同的工作岗位始终如一的拼劲儿。从2007年研究生毕业到北京飞控中心,在软件岗位当了5年“程序媛”,又到实验室做了6年科研工作,再到遥操作岗位担当重任,她在角色变换中稳扎稳打,不断学习成长。即使工作紧张繁忙,她却从未放弃学术研究,而是利用个人时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她的论文在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引起国外学者关注、在第五届载人航天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她利用嫦娥四号任务数据撰写的论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被EI检索期刊收录。

  每次玉兔二号被唤醒,王镓会告诉4岁的儿子:“妈妈要去驾驶小车了。”儿子就提醒她:“小心驶得万年船。”航天娃的耳濡目染,让她幸福而感动,也成为她全力以赴守护玉兔的重要动力。

  • 相关阅读
  • VR只能用于打游戏? 5G将助力展现更多打开方式

    ??? 盛夏酷暑中游遍占地503公顷、拥有1200种植物的2019北京世园会美景,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开幕两个多月后,大批游园的市民扑向了世园会5G馆,这里提供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游世园服务。 ????通过VR...

    时间:08-13
  • 智能网联汽车将带动交通体系重要变革

    ??? 基于新一代智能网联化浪潮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路径在何方? ????“智能网联带来的不仅是汽车产品和汽车产业的变革,也将为人类的出行方式和城市的交通体系带来重要的变革。目前的传统汽车行业,为智...

    时间:08-13
  • 银河系内发现大爆炸后“第二代”恒星

      据国际天文学顶级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近日发布的最新消息,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一颗极其古老的“贫铁”恒星,距地球3.5万光年,属于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诞生的“第二代”恒星中的首批成员。   这颗被...

    时间:08-13
  • 我太阳能发电已比电网供电便宜

    ??? 英国《自然·能源》杂志12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中国城市的工商业太阳能系统供电已经比电网供电便宜,这可能刺激中国工商业在未来增加使用太阳能系统。 ????当太阳能发电的价格高于电网供电价格时,采...

    时间:08-13
  • 开启虚拟角色互动新时代

      日前,魔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其全线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虚拟直播及虚拟IP线下实时互动解决方案。该技术实现了3D虚拟世界“全拟人化”、多角色、多场景实时直播互动及多维应用,打破了行业技术瓶颈,以高...

    时间:08-13
  • “数据就是新的石油”

      据阿联酋通讯社近日报道,微软和安永联合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阿联酋过去10年在人工智能(AI)方面投资21.5亿美元,位居中东和非洲地区前列。调查显示,94%的阿联酋公司管理层会关注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参...

    时间:08-13
  • 太阳暗条物质来源物理机制揭示

      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在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揭示了太阳物质来源以及传输过程的重要物理机制。   太阳暗条是指太阳边...

    时间:08-12
  • 暗物质或出现于宇宙大爆炸之前

    ??? 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难以捉摸的谜团之一,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80%,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形成,一直是未解之谜。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

    时间:08-12
  • “向阳红01”船执行我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

      “向阳红01”科考船10日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此次考察为期50天,预计9月30日返回青岛。   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是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

    时间:08-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