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中国地震实验场 凝聚几代科研人的夙愿

2019-08-15 07:48:51

来源: 科技日报

  位于川滇地区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以下简称实验场)是集科学研究、基础观测、成果应用和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的实验场所。最近,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一年来,实验场建设进展顺利,已在实验场新增观测站360个,并积累了一批观测数据。

  6月17日发生的四川长宁地震中,实验场充分利用已形成的科技能力和科技条件支撑应急会商;发挥创新和国际合作平台作用,组织开展主震震源机制研究;公开主震的地震波形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新近建设的、被全世界地震科学家们寄予厚望的实验场,从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地震科学家们认为,它凝聚着几代中国地震人的夙愿、希望和智慧。

  实验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滇西实验场是当时全球六个地震预报实验场之一,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曾在我国地震科学的国际交流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寄托着老一代地震学家的理想。

  2019年,我国建设实验场的消息一出,地震人纷纷积极响应。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颙,听说实验场即将启动科学设计,第一时间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滇西实验场实物和文献资料,并主动要求讲一讲实验场的历史。

  著名地球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石耀霖也对实验场建设提出多条建议,并专门做了汇报文案,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实验场科学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

  实验场的科学设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时,有一位老专家来信书面提交了他的意见,他就是我国著名区域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李廷栋。李廷栋年逾耄耋,仍关心着实验场建设。他一笔一画、逐字逐句地对实验场科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工作人员表示,他的字迹工整而俊秀,让人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地震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实验场建设工作的支持。

  这样的故事在实验场科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胜枚举。工作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实验场科学设计凝结着1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30多位专家的智慧。据统计,关于科学问题和科学认识提出的问题就达到347条,予以落实的达265条;完成了内容和文字规范性、合理性方面的6次集中修改;从启动科学设计编写起,累计修改条目超过1000条。最终,提出实验场科学设计聚焦地震科技原始创新,突出大陆型地震研究和“从地震破裂过程到工程结构响应”全链条设计理念,瞄准了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地震研究最新进展,描绘了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未来十年的战略行动。

  实验场科学设计一经问世,便在地震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实验场承载着地震人的梦想。实验场也成为我国地震科技国际合作的一座新桥梁。

  • 相关阅读
  • “最牛”望远镜建设遇阻 天文学家与原住民共抢“圣山”

    ??? 就在前一阵子,一位夏威夷原住民活动家在路中央躺了整整11个小时,目的是阻止科学家兴建一台新的大型望远镜——30米望远镜(Thirty?Meter?Telescope,TMT)。 ????这台望远镜的主镜直径为30米,是目前全球最...

    时间:08-15
  • 前7月快递业务收入超4000亿元

      国家邮政局14日公布7月快递业运行情况:1—7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0.1亿件,同比增长26.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05.1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7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2.5亿件...

    时间:08-15
  • 让“视频警务”发挥更大作用

      无证驾驶、套牌车一直是全国道路安全治理的难题之一。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上,公安部交管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正推进集成指挥平台建设,现已联网交通技术设备80万...

    时间:08-15
  • 我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由知识产权出版社研发的“中知编校”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14日在京发布。该系统可实现图书出版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出版质量、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出版效率,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知...

    时间:08-15
  • “深海勇士”新发现:海底峡谷中存在半远洋沉积

      近日结束的“探索一号”TS12航次第2航段科考中,“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多次下潜,带科学家一览深海。其中在海底峡谷的下潜中,来自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时间:08-15
  • 187纳秒,见证20量子比特纠缠态奇迹

    ??? 近日,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此前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12个...

    时间:08-15
  • 光谱:是它帮人类发现了宇宙大爆炸

    ??? 近日,俄罗斯航天集团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质子-M”运载火箭将俄罗斯与德国合作制造的“光谱-RG”太空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光谱-RG”是一个X射线望远镜,计划将在未来大约7年时间内扫描宇宙并发现大量星系...

    时间:08-15
  • 仅三个原子厚!最薄光学装置问世

      据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光学装置——一种只有3个原子厚的波导。此项研究成果可将现有光学器件的尺寸缩小几个数量级,或带来更高密度、更高容量的光子芯片。   加...

    时间:08-14
  • 地球可变身“望远镜镜头”

      望远镜越来越大,越来越昂贵,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呢?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美国一名天文学家提出,可利用地球大气弯曲和聚焦光线,把整个地球变成一个“望远镜镜头”。这种“地球望远镜...

    时间:08-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