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光谱:是它帮人类发现了宇宙大爆炸

2019-08-15 07:54:21

来源: 科技日报

??? 近日,俄罗斯航天集团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质子-M”运载火箭将俄罗斯与德国合作制造的“光谱-RG”太空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光谱-RG”是一个X射线望远镜,计划将在未来大约7年时间内扫描宇宙并发现大量星系团和位于活动星系核内部的超大质量黑洞。在众多望远镜中,以“光谱”二字命名的并不多,那么什么是光谱?为什么要观测天体的光谱?

????不同光子按波长排列的游戏

????从地球上的焰火到太空中的星星,很多物体都能发光。这些物体除了发出我们可见的光之外,还常常会发出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光”,比如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与无线电波——即天文学中所说的射电波。所有种类的光,都是电磁波中的一种。

????光同时具有粒子与波的特性,它们都由光子构成。同一个物体可以发出具有各种波长的光子,不同能量与个数的光子具有不同亮度。如果我们用一种仪器将一束光按照波长分解,就可以得到各个波长上光的亮度,这就是光谱。据此画出的图就是光谱图。将物体发出的光分解为光谱的仪器就是光谱仪,也被称为分光仪。

????大自然中的水汽和简单制作的玻璃三棱镜分别是天然与原始的光谱仪,它们可以将白色的阳光分解为7种颜色,这就是阳光中的可见光的光谱。专业的光谱仪使用的是精细制作的三棱镜或者光栅,会将每个颜色分解到更精细的波长范围,并测出每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的亮度,从而获得精确的光谱。从中,人们可以获得大量重要的细节信息。

????了解天体化学组成的探针

????天文学家研究光谱的第一个作用是确定天体的化学组成。以太阳为例,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太阳光谱是连续谱,但中间嵌着数百条黑线。深入的研究揭示出这些黑线的物理本质:太阳大气层下方的各类元素发出各种波长的光,这些光穿过太阳大气时,一些波长的光被太阳大气中一些与其相同的元素吸收,因此比其他波段上的光暗得多,从而形成吸收线,即暗线。

????每一种元素发出的光都有对应的波长,就如同人的指纹一样。如果发现太阳光谱中的黑线对应的波长与地球实验室里测出的氢发出的光的某几种波长相等,就可以判定太阳上有氢元素。根据这个原理,天文学家确认出太阳大气中的上百种元素及其含量。上述原理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太阳中的元素与含量,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恒星、星系、行星、天然卫星、分子云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爆发事件。只要我们能够获得这些天体或者天体系统的光谱,就可以根据它们的光谱中的吸收线——类似于太阳光谱中的黑线——的波长,判断出它们含有哪些元素以及每种元素的含量。天体光谱就如同天体的指纹。

????谱线红移揭示宇宙奥秘

????对天体光谱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得到天体的化学组成信息,还可以判断出天体的运动速度。光波和声波一样,遵循“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测者接近时,波被压短,也就是“蓝移”;波源与观测者远离时,波被拉长,也就是“红移”。根据压缩与拉长的程度,可以定量计算出波源靠近或者远离的速度。

????根据这个原理,天文学家将测出的光谱与实验室里元素发光的光谱比较,得到其红移或者蓝移的数值,进而计算出恒星与星系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尤其重要的是,天文学家发现大多数星系在远离地球,结合这些星系的距离,天文学家推断星系的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这意味着宇宙在膨胀。倒退回去,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小的点。它在100多亿年前发生了大爆炸,然后开始膨胀。这些惊世骇俗的结论都是在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

????此外,如果一个恒星周围有行星环绕,行星的引力将使恒星做椭圆运动,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能探测到恒星运动导致的光谱红移与蓝移交替出现,从而判断出这颗恒星周围有行星。利用这个方法,天文学家发现了几百颗太阳系外的行星,即系外行星。

????在人造卫星上天之前,天文学家只能探测到天体发出的可见光、近红外辐射与部分射电波的光谱,无法精确测量。而星系团与星系内的大量炽热气体以及一些高能爆炸天体现象都会发射出大量X射线与伽马射线辐射,一些低温天体发出的光以红外线为主,这些都无法用传统的望远镜与射电望远镜观测,也就无法分解出对应波段的光谱。

????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天文学家在人造卫星上放置X射线与伽马射线探测器,甚至直接发射紫外线望远镜与红外线望远镜到太空,终于可以精确测量天体发出的中/远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与伽马射线并得到它们的光谱,从而实现了“全波段天文学”的宏大目标。“光谱-RG”便是其中一员。

  • 相关阅读
  • 主流APP今年已罕见强制索取通讯录

      大数据时代,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已成趋势,而问题存在不是一年半载,公众对此也啧有烦言。手机APP“绑架”用户隐私权限,表面看是初创期软件业的流氓习气,说到底,折射的其实还是业界标准缺位和隐私保护连带...

    时间:08-20
  • 网络安全企业全面加速产业布局

      全球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个人信息与商业数据遭遇大规模泄露与违规利用,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恶意网络攻击频发,各国在网络空间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面对新情况,如何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如何更好地应对...

    时间:08-20
  • 人类首次观测到“行星际激波”

      科技日报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组航天器终于观测到了科学家搜寻多年的一个现象:行星际激波。   这些航天器构成了NASA的“磁层多尺度任务...

    时间:08-20
  • 卫星观测显示 地球在二十年前就已停止变绿

      科技日报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刘霞)科学家发现,全世界的绿色正在逐渐减少。据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近日报道,全球各地的植物生长都在减缓,一项新研究认为,这一现象与空气中水分的减少有关,而后者是气...

    时间:08-20
  • 斯坦福AI模型 炼成小鼠“读心术”新鲜事

      读心术真的能够实现吗?近日,据新智元报道,Two Six Labs和斯坦福研究团队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了对小鼠的“读心”,他们利用网络模型读取小鼠脑内的电信号,预测小鼠的行为和在迷宫中的位置,平均预测误差仅为...

    时间:08-19
  • 新型“钢铁侠”设备让穿戴者走跑更轻松

      科技日报华盛顿8月18日电 (记者刘海英)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便携式可穿戴机器人设备,可在走路、跑步两种步态模式间自由切换,有效降低穿戴者走路...

    时间:08-19
  • 拓扑超导态“现身” 新物质形态有助加快量子计算速度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拓扑超导态。这一突破有望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并提升量子计算的能力。   最新研究负责人之一、纽约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贾瓦德·沙巴尼...

    时间:08-19
  • 全球工业互联网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

      为准确把握全球工业互联网战略方向,及时跟踪工业互联网创新动态及特征态势,前瞻研判工业互联网产业化重大布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任近来调研走访了一批在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及产业方面具备领先水平和特...

    时间:08-19
  • 专家展望工业互联网下的再工业化战略

      在近日于青岛召开的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和2019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上,相关专家纷纷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把脉,提出了一些远见卓识。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说,第四...

    时间:08-19
  • 电商付费会员制如何走得更远

      据报道,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张女士花149元购买了京东“PLUS会员”,不仅享受额外的商品折扣,还拥有免费上门退换货、24小时专属客服等“特权”。近年来,“会员制电商”在国内快速发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引入...

    时间:08-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