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AI怎样改变教育 权威解读报告来了

2019-08-30 08:57:11

来源: 科技日报

  监考判卷、钢琴陪练、课堂评估、答疑诊断,甚至代替老师上课……因为有了人工智能,这些关于智能教育的设想已经照进现实。

  “AI+教育”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将怎样改变我们的教育图景?29日,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智能教育正处于从教学辅助向价值创造阶段的过渡时期,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线下AI课程、智能测评等场景实现应用,但尚未大规模出现成熟化的、因材施教阶段的商业应用。

  我国智能教育处于产业化前沿

  “近年来,我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持续性突破,并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良好的政策环境,巨大的教育市场需求和教育科技企业的深度参与,促使我国智能教育的产业化水平也处在较为前沿的位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高芳说。

  那么,智能教育何时能走向产业化?《报告》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所需年限与通用领域无根本性区别。语音识别将在2年内实现产业化应用,预测分析、虚拟现实、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聊天机器人均需要2—5年的时间实现产业化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LP)需要5年以上时间实现产业化应用。在知识图谱、认知计算两个方面,由于教育场景的归一性和收敛性更好,这两个场景在教育领域将会于2—5年内实现产业化应用,早于通用领域5年以上的等待时间。

  《报告》显示,我国智能教育市场快速成长。2018年,中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约为5320亿元,同比增长17.13%。目前智能教育领域主要有智能批改、拍照搜题、智能测评、智能题库、分级阅读和自适应学习六大产品形态,形成了以好未来为代表的教育类公司,以百度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以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计算平台四类关键性市场主体。

  AI在教育领域有哪些用武之地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学全流程,由外围工具类拓展到了核心教学类。

  受制于人工智能技术适配性和成熟度,人工智能应用在场景分布上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当前人工智能主要用武之地集中在复杂度较低的场景,如拍照搜题、分级阅读、智能题库、考情诊断等,这类应用工具属性明显。但在“评”和“管”环节,人工智能技术适配性和成熟度均较低。而“教”“备”等服务属性的场景,一旦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突破,将爆发出巨大的潜在价值。

  AI能实现“因材施教”?

  《报告》显示,智能教育将重塑教育流程,推动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准化、更加个性化。

  《报告》指出,智能教育的发展分为教学辅助阶段、价值创造阶段和因材施教阶段三个阶段。“目前,智能教育尚处在从教学辅助向价值创造的过渡时期。”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峰研究员说,未来随着知识图谱、认知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覆盖教学流程的更多场景,有望在自适应学习、自适应互动课等应用上逐渐成熟,实现“因材施教”。

  加大智能教育关键技术研发

  《报告》建议加大智能教育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一是依托智慧教育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组建跨学科、跨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共同体,广泛开展跨学科探索研究,推动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二是加强“政企学研”多方合作,产业界加强研发探索,学术界提供扎实理论基础,并最终试点应用到相关教学场景;三是进一步推进平台建设,推动开放平台向公众开放智能教育关键共性技术,打造智能教育生态。

  除了加大复杂教育情景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高芳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推动智能教育发展的规划性文件,强化应用部署并抓紧落实;着力提升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人工智能素养,确保智能教育各场景落地;抓紧制定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标准和规范,确保其良性有序发展。(记者 陈 磊)

  • 相关阅读
  • 植根上海的新经济企业呈现集体爆发态势

      上海,从不缺少创新的基因和创业奋斗的传奇。   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日前发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截至8月29日美股收盘,其市值已超越传统互联网巨头百度,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至此,中国市值前十位的互...

    时间:09-02
  • 二○一八年我国研发经费逼近两万亿

      8月30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公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

    时间:09-02
  •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时间:09-02
  • 篮球世界杯:首次实现“5G+8K”技术示范应用

      “图像超清晰,运动员脸上表情的细微之处都看得一清二楚,信号很流畅,首秀竟然有这么好的效果。”8月31日,在北京五棵松篮球公园户外大屏现场直播试播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北京赛事时,很多观众对5G实时...

    时间:09-02
  • “科学辟谣平台”启动:辟谣也需要“国家队”

      有了“科学辟谣平台”,有众多来自各个行业、各有专长的专家助阵,辟谣信息将会更权威、更及时、更准确。   据央视报道,由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8月30日正式启动。各大网...

    时间:09-02
  • “ZAO”被屏蔽:无视用户隐私权利值得反思

      任何一家谋求长远的正派企业,都不应该把发展的代价寄托于用户隐私之上。   近日,变脸应用“ZAO”因用户协议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而遭到质疑。舆论压力之下,该软件修改用户协议,增加“删除”功能。不过,9月...

    时间:09-02
  • 人工智能芯片发展需找准突破点

      作为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的基石,AI芯片近年来发展迅猛,众多企业纷纷布局。然而,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业界人士表示,当前AI芯片发展看似火热,其实全球AI芯片产业尚处于“婴儿期...

    时间:09-02
  • 可控的人工智能 才有未来

      张田勘   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世界一些国家的著名科技公司和学界、产业界著名人士参加了此次大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展望分析和献计献策。中国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时间:09-02
  • 以开放态度拥抱人工智能

      近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大会围绕前沿算法、类脑智能、AI芯片、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AI+5G、AI+教育、AI+医疗、AI+工业,以及投融资等热门话题进行研讨,以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和技...

    时间:09-02
  • 反“网络霸王条款”需要互联网思维

      冯海宁   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接踵而现。与此同时,新的消费纠纷不断涌现。点餐时需要下载客户端、在线预订没享受到服务却遭遇商家不退款、APP...

    时间:09-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