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掘金”个人数据不能为所欲为

2019-09-09 08:14:57

来源: 经济日报

  个人隐私数据收集必须有底线,“掘金”个人数据不能为所欲为。一方面需要行业自律,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窃取用户个人隐私数据的利益驱动。如果只顾“掘金”,不提保护,虽有一时利益,但也会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蒙上阴影

  近日,工信部约谈“换脸视频”应用“ZAO”的实际控制人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从“一夜爆红”到“触犯众怒”,“ZAO”在几天内过山车般的经历再次说明,个人隐私数据收集必须有底线,“掘金”个人数据不能为所欲为。

  “ZAO”是一款可将用户自拍替换进影视剧片段的“换脸”应用。用户想实现这样的功能,就要上传自己的照片,这本来无可厚非。让“ZAO”饱受诟病的是其实际功能设计和用户协议条款。

  从功能上来说,用户无法直接删除自己此前上传的图片,只能以新上传的照片来替代,同时无法自行操作注销ID。这就违反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的主体参与原则,即必须向“个人信息主体提供能够访问、更正、删除其个人信息,以及撤回同意、注销账户等方法”。

  从用户协议来看,“ZAO”此前在其授权协议中表示,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全部或部分修改与编辑”等。这同样不符合《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关于个人信息原则上不得共享、转让,确需共享、转让时应单独明示并征得用户授权同意的要求。

  可见,对于人脸这样的核心个人敏感信息,“ZAO”此前的态度就是“你的就是我的”,“一旦拥有,天长地久”。那么,“ZAO”要这么多数据来做什么?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从小处看,这些用户上传的数据可以成为“ZAO”培育人工智能的“养料”,通过使用这些用户数据,可以更新算法,优化模型,让识别更精准,替换更完美。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金矿”的价值还不在于此,用户的面部信息,透露出其性别、年龄等情况,如果结合地理定位等其他维度的信息,就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用户画像”,从而对其精准推送,广告营销等商业活动,甚至可以转卖这些数据,从而将“真金白银”收进腰包。

  实际上,对个人敏感数据“贪婪”,手伸得太长的绝非一家公司。从朋友圈反复出现的“上传照片匹配名画”,到种种要求输入个人信息的个性分析、星座运势乃至红包优惠,如果认真查看其用户协议,多半禁不起推敲,既不说明用户的哪些个人信息已被收集,也不写清日后数据使用规则,用户只为好玩,就稀里糊涂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拱手相让”。

  面对攫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业乱象,一方面需要呼吁行业自律,网络服务提供商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另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处罚标准,建立严格的赔付补偿机制,敦促企业真正重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同时加强打击网络黑灰产业,从源头上解决窃取用户个人隐私数据的利益驱动。

  一次又一次的事后“真诚道歉”和“亡羊补牢”,实际上正在损伤消费者拥抱新技术、尝试新应用的信心。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必须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如果只顾“掘金”,不提保护,虽有一时利益,但也会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蒙上阴影。

  • 相关阅读
  • 共享停车亟待破坎前行

      这段时间,全国不少地方频频探索共享停车的实招、妙招,随着共享停车市场扩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部分地区的鼓励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业主和物业对使用安全仍有较大忧虑,缺乏规模甚至让一些地区的共享...

    时间:09-18
  • 硬核科技显实力 国之重器增底气 ——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部展区速记

      科技日报上海9月17日电 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 机器人核心器件谐波减速器寿命超过3万小时;碳纤维技术车身,可灵活编组的下一代地铁;山岭隧道“穿山甲”TBM硬岩掘进机,实现最高日进尺86.5米的世界之最……...

    时间:09-18
  • 哈勃常数又出新值让宇宙年轻二十多亿岁

      宇宙“芳龄”几何?这个亘古难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利用引力透镜效应计算出了新的哈勃常数,得到的宇宙年龄为114亿岁,比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的137亿岁年轻20多亿...

    时间:09-17
  • 无锡物联网十年: 从“无人区”到“新高地”

      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全国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城市,人们印象中出产太湖三白,自...

    时间:09-17
  • “5G高新视频”来了

      近日,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及揭牌仪式在青岛举行,该园区也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全国布局的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作为一个新概念,“5G高新视频”在“2019青岛国际影...

    时间:09-16
  • 互动体验是提高科普率的催化剂

      亲眼目睹“地球”上一场大气风暴,远程为蔬菜施肥,在机器人实验室看最新人工智能成果……第九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日前在北京科学中心开幕,372项科学体验项目整装列队,迎来了大批爱“玩”科技的孩子们。(9月...

    时间:09-16
  • 苍蝇比你反应快,或因看世界的方法更简单

      我们拍苍蝇的时候,苍蝇会非常迅速地飞走,你知道苍蝇是怎么看到威胁并迅速做出反应的吗?   近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了新型仿生复眼视觉系统,通过对复眼结构及探测方法等多...

    时间:09-16
  • “AI医生出道”——“智慧医疗”让看病更简单

      新华社长沙9月12日电(记者帅才)借助大数据和超级算法,医疗与技术深度融合,“AI医生”(人工智能医生)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为群众就医带来了更多便利,为疾病诊断提供支持。这是记者从近日在长沙举办的世...

    时间:09-13
  • 70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从零“飞”到300+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陈芳、胡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人们或趴在窗前、或等在旷野,凝视头顶的夜空,聆听来自宇宙的那曲《东方红》。那时,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个遥...

    时间:09-13
  • 帮初创企业跨过芯片研发资金门槛

      近日,在2019全球创投峰会集成电路和光电芯片论坛上,由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大西安产业引导基金、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联合出资的陕西先导光电集成创投基金宣布完成募资...

    时间:09-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