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迫不及待地组织远足,到还没正式开放的奥林匹克公园附近一探究竟。游客们想尝鲜,伦敦本土的市民则想看看这一片早已被人们遗弃的土地如何“升级换代”。英国媒体报道说,这种远足对伦敦人来说“有着特殊含义”。
然而,这个“模范工程”也没少遭受质疑。
人们的担忧最开始来源于土壤里的放射性物质。英国《卫报》发现,低李谷曾经深埋着钍和镭等物质,埋藏的地点就在如今新建成的奥运主场馆北边250米的大地之下。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罗伯斯证实了这一点,但强调放射性物质“数量很少”。“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一家生产钟表和仪表的工厂留下了这些,但现在,这些物质都被彻底移走了,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残留辐射,工作人员与社会公众绝对安全。”罗伯斯说。
但更多质疑聚焦于“土壤清洗项目”的大手笔开销。据了解,英国公共财政将为此次奥运会的筹建工作投入93.25亿英镑,其中75%都用于伦敦东区的改造和振兴。英国《卫报》还披露,单单为了清洗“旗帜”集团附近的地块,英国财政就付出了超过1200万英镑。
“这是一笔数额相当庞大的公款,这些钱更应该用来为奥运会购买电瓶车,安装可再生电力设备什么的。清洗土壤的钱应该由造成污染的人来付。”伦敦环境委员会主席达任·约翰森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有发生了污染事件,英国政府才会对毒地做出应急反应。但从1990年开始,新的环境保护方案要求地方当局主动评估他们管辖范围内的地块情况,研究哪些地块可能引发危害,并采取措施确保公众安全。这意味着那些造成污染的单位或土地的拥有者很可能要为清洗毒地负责。
可到了现实之中,要落实责任困难重重。在纳入伦敦奥运用地规划之前,从来没有企业愿意为低李谷地区的污染负责。从小生活在这一带的伦敦居民海曙·里德深明其中的道理:“要公众付钱去清理这堆脏东西当然不公平,但如果我们让那些企业来做这些,他们肯定什么也不做。”
对里德而言,大规模“土壤清洗项目”的结果还是令他非常满意。他不想再看到这一片肮脏的土地,还有漂浮着紫红色物质的污水。“最后总有人要付钱的,如果我每周38英镑的税可以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那也值了。”里德说。(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