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东京供暖费比北京高出8倍多
“东京供暖费很高,是家里的一大开支。”家住东京的华人田尻告诉记者。
田尻说,很多日本家庭白天都不开暖气,即使主妇一个人在家,基本也都忙忙碌碌,忍耐一下就好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才把暖气打开,也就8小时左右。
相比之下,北京的供暖价格可谓是比较低廉的。由于供暖“烧”的是能源,能源价格多少影响供暖价格。按三口之家居住面积80平米的标准计算,东京每月供暖费为人民币5600元,比北京的600元/月高出8倍多。
节能型的
芬兰
用发电厂余热供暖环保还节能
“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这就是位于北欧的芬兰。出于减少环境污染等考虑,目前,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已经实行集中供暖,而集中供暖是通过热电联产实现的。
热电联产,就是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发电厂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并通过密布在城市地下的供暖管道向用户供暖。这种供暖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仅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还可以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在芬兰,每个物业管理的小区均有中小型的集中供暖自动控制调节中心,集中供暖的事务性工作均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供暖费用平摊在物业管理费中,一栋80平米左右的住宅大概每月需要缴纳200欧元左右的物业管理费;而一栋独立的私人住宅在最冷的1月份收费要超过400欧元(约合人民币3231元),在最热的7月份收费不到100欧元。
英国
经济型储热器流行充电7小时暖一整天
“在英国,你可以自己决定用哪家供电公司。有的公司对新客户有优惠;有的公司每天的不同时段收费不同。”董圆说,之所以供暖看电价,原因就是不少老楼仍用电暖器驱寒。
她向记者介绍,目前她居住的伦敦市中心区域的老式居民楼仍然采用电采暖的方式。虽然成本比较昂贵,但是由于老楼房不宜进行线路整改等问题,至今只能利用这种方式供暖。这种略显简陋的供暖方式在应对英国湿冷气候的时候显得有点儿力不从心。
不过现在,一种被称为经济型储热器的设备在英国家庭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这是一种充电7小时便可以持续放热一整天的节能装置,居民们通常在电费最便宜的时段充电,然后用以维持平日的供暖。
“不过,在伦敦一些较为现代化的居民区和学生宿舍中,则会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为住户供暖。”董圆说,集中供暖的能源主要是天然气。
德国
力推天然气供暖年均花费1.2万多元
德国家庭冬季主要采用天然气和燃油供暖,根据数据,德国每户家庭使用天然气年均花费1512欧元(约合人民币12203元),而使用燃油则可以节省419欧元。
不过,由于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燃油锅炉的使用开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天然气供暖渐成流行和政府的主打,超过75%的新住宅使用天然气供暖。
德国普遍采用独立供暖,一户或几户使用一个大小不等的锅炉进行采暖,没有固定的供暖期。住户室内暖气一般设有4个档位,室温可以通过调节档位来控制。每幢楼的地下室都设有一个天然气锅炉,负责全楼的供暖和热水供应。而德国能源机构从舒适和节能的角度出发,向公众建议的室温为:卧室16℃,起居室20℃,书房22℃,浴室24℃。(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