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KSLV-I)于27日完成了模拟发射演练。若无突发气象状况,“罗老”号将于29日下午在位于全罗南道高兴郡的罗老宇宙中心进行第三次发射。自从工程启动以来,承载着韩国“太空梦”的“罗老”号已历经过两次失败多次推迟发射,可谓命运多舛。此次发射能否成功备受各方关注,分析称,韩国之所以一再坚持发射“罗老”号,不仅仅着眼于经济效益,更关注其政治意义,谋求强化准大国地位。
“罗老”号发射两次失败多次推迟
2002年8月,韩国正式启动了“罗老”号火箭工程。“罗老”号火箭全称为“韩国航天运载器”,因罗老航天中心而得名。由于韩国航天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相关技术,无法独立制造大型火箭,韩国只好求援于外国。
在寻求与美国合作遭到拒绝后,2004年,韩国与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心达成合作研发协议。按照协议,俄方制造火箭第一级,韩方制造第二级。
最初研制“罗老”号时的目标是2005年发射,但因韩俄技术合作协定批准问题先后两次推迟到2007年和2008年。2009年,“罗老”号部分零部件没能及时到位,发射日期又被推迟到当年第二季度。此后,“罗老”号又因增加了一项发射台性能试验、俄方推迟最终燃烧试验、数据分析出现问题等原因,三度推迟。
2009年8月19日,当“罗老”号正要发射时,阀门压力装置出现问题导致自动时序控制设备停止,“罗老”号被迫第7次推迟发射,加上2010年6月因发射台消防设备运转出现故障以及今年10月26日因注入燃料部位有缝隙的两次推迟,“罗老”号已经多次因各种原因而推迟发射。
在2012年10月26日决定推迟发射后,韩国一开始曾决定将再次尝试发射“罗老”号的时间“窗口”定为11月9日至24日。后来因种种原因,韩国又再次将其推迟到11月29日进行发射。
除了多次被推迟发射外,“罗老”号还曾历经两次失败。2009年8月25日,“罗老”号首次发射升空,发射过程中,整流罩未能与箭体分离,卫星没能进入预定轨道,并在坠入大气层时烧毁。在首次发射失利后,韩国在2010年6月10日进行的第二次发射同样遭遇失败,事故的原因是分离螺栓存在缺陷,导致推进器出现问题,引起火箭爆炸。
2012年11月28日,韩国对“罗老”号进行了发射前的模拟演练,为29日的正式发射做最后准备。此次能否发射成功,韩国方面依然没有十足的把握。
“罗老”号命运多舛的原因
韩国“罗老”号从2002年立项至今,期间出现过许多困难与挫折,回顾“罗老”号10年的研发历程,可以看出其命运多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韩国航天技术较为薄弱,缺乏相关性技术,先天性存在不足。有专家指出,中远程导弹和搭载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基本原理几乎相同,具备了中程导弹以上的能力就具备了发射卫星的基础能力。韩国的中程弹道导弹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其火箭技术储备是非常薄弱的。
分析称,火箭发射可谓是航天业中最复杂的高科技之一,并且火箭这种产品又没有更多试验的机会,它对技术的整合能力和吸纳能力要求很高。而“罗老”号却制订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所以,韩国这种不顾自身实力和技术经验的做法自然会适得其反。
其次,韩国在与俄罗斯展开合作研发火箭后,彼此在协调上也存在矛盾。韩国《每日经济》称,韩俄两国科研机构本来在2004年10月签署协议,商定共同研发一级火箭,但俄方为了防止技术外泄,之后便强化监督,造成韩俄两国科技人员的合作氛围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