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平潭11月21日电 (记者 林春茵)在中国,约有126万名女卡车司机,来自云南大山里少数民族乡村的张琳是其中一名。这位个头还不到一米六的女司机,常年开一辆重卡,在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之间跑快递运输。在英国知名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的镜头下,30岁的张琳坦率地谈论着她的艰辛和野心。
柯文思(Malcolm Clarke)现身IM两岸青年影展。 林春茵 摄11月20日晚在福建平潭落幕的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上,柯文思拍摄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受邀参加展映。这部纪录片讲述的,就是包括张琳在内的许多普通中国人的逐梦小康故事。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柯文思直言,有批评有赞美,有风云人物,更有底层草根,才能呈现“不同寻常时代”的中国。
柯文思(Malcolm Clarke)与台湾知名制片陈玲珍交谈。 海霞 摄“作为影像工作者,你需要找到有趣的、迷人的、充满生命力的的人。”柯文思说。
在《柴米油盐之上》影片中,柯文思记录下中国女卡车司机就业中遭遇的偏见和歧视,重男轻女观念中女性被物化和边缘的痛苦,以及留守儿童的境遇。
但他亦坦言,这位女卡车司机坚韧不拔,极有勇气打破陈规,亦因此,中国“这些被忽略的角落”才有了变革。
柯文思走遍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他的中国行从1981年讲起。那时,在美国广播电视公司工作的他被派遣到中国,为了记录中国的变化。
他回忆道,在中国调研的九个月中,新疆、西藏、北京、上海,“几乎每个地方我都去了”;“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旅程”,当时中国没什么星级酒店,睡过牛棚,“跟当地老乡睡在一起”。
“我看到很多不曾想象的东西,当时的中国很落后。”柯文思说,以致于2013年他重返中国时,中国30多年的巨变令他极其震惊。
柯文思认为,西方叙事带着很强偏见和单一视角,有时纯粹是为了批判而批判。因此,他决定以中立视角,以普通人的命运,去讲述时代变迁下的中国。
过去数年间,他着手拍摄中国系列,包括讲述中美民间交往的《善良的天使》、反映中国小康建设的《柴米油盐之上》等。他记录中国抗疫,也聚焦香港修例风波。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遭到西方攻击。柯文思说,中国政府是有智慧的,听取科学家意见,措施科学。“如今,你能看到中国已经非常好地控制了疫情。”
有关香港修例风波,柯文思用剧情片呈现基于真实故事的采访。“这个片子跟很多西方主流叙事不太一样”,他说,“反修例”游行让香港变得非常分裂,大至社会层面,小至家庭隔阂,“每个人爱香港,但是在这个爱香港的过程中有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位四获奥斯卡提名、拿到过2座奥斯卡小金人和16座艾美奖奖杯的导演说,西方主流叙事里,都是一群有理想主义的“民主斗士”在反抗不公正或者专制社会的斗争,“但在我片子里,有另一种讲述,这是我亲眼所见,有信心去呈现给西方观众看的。”
当中国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柯文思将镜头对准村支部书记、女卡车司机、杂技演员、民营企业家等平凡人。他说,这些“充满生命力”的普通人,亲历并创造了中国巨变。
在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分享会上,柯文思鼓励年轻导演们,“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就能形成桥梁,可以化解中国跟美国或者整个西方之间的信息鸿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