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国际锐评】气数已尽的北约在亚太翻不起浪

2023-02-03 10:37:06

来源:国际在线

  1月31日晚,在日本访问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发表联合声明,声称双方将在海上安全、网络空间、军备控制等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不忘拿中国军力以及台湾问题说事。日本媒体称,这是近6年来北约秘书长首次访日,日本和北约正在“急速靠拢”。

  在此之前,斯托尔滕贝格访问韩国时也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对西方的“价值观、利益和安全构成挑战”。北约这个冷战产物正在美国所谓“印太战略”的牵引下,以中国为借口将触角伸向亚太,带来冷战的阴魂。这值得亚太地区高度警惕。

  北约是带有原罪的全球最大军事同盟。它自成立之日起就是美国拉帮结派、搞集团对抗的工具。随着冷战结束,北约失去目标和方向,被法国总统马克龙比作“脑死亡”。去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企图借机复活北约,更想搞复制粘贴打造“亚太版北约”,作为遏制中国、维护美式霸权的工具。

  去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声称,要“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去年6月,北约峰会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参会,并在最新战略文件里污蔑中国“对欧洲-大西洋构成系统性挑战”;今年1月底,斯托尔滕贝格高调访问日韩,再次渲染“中国挑战”。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北约正紧锣密鼓地想把集团对抗祸水引入亚太,为自身“还魂续命”,为美式霸权开路。

  紧随斯托尔滕贝格之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1月30日抵达韩国,重申要加强美国“延伸威慑能力”。美国和北约一边炒作中国“军事威胁”,一边却实质性与亚洲盟友加强军事联动,给亚太地区带来深深焦虑和安全威胁。这也清楚地表明:美国是推动北约亚太化的背后操盘手。它正力促亚太盟友与北约对接来推进所谓“印太战略”,以形成遏制中国的安全架构。

  然而,今日的北约已不同往日。它再怎么折腾,也不过像一个过气演员给自己拼命加戏而已。它作为被时代抛弃的冷战产物,为了续命到处渲染所谓安全威胁、与日韩频繁互动,不过是在搞政治表演,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从军事实力看,随着冷战结束,北约逐渐从军事同盟向政治外交联盟转变,整体行动能力持续下降,许多成员国还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目前除去“带头大哥”美国,北约成员国真正能够把实体力量投射到亚太地区的屈指可数。1月上旬,岸田文雄赴欧洲访问时与英国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允许互相部署武装力量,想把西方势力拉回亚太。但舆论对此事的关注度高开低走,原因就在于实际意义有限。北约和日本互动的结局,也注定如此。

  从亚太民意看,对于美国和北约祸水东引的图谋,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看得明白,坚决说“不”。北约认为韩国和日本是实现其霸权野心的关键,但作为亚洲国家,日韩需明白,不管自己有何算计,与北约共舞是引狼入室,终会遭受反噬。不走亚太合作的正道、偏走挑动对抗的邪路,失败就不可避免。

  逆流而动、实力不再、民意难违——如今的北约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实际气数已尽。这是再怎么高调的政治表演也掩盖不了的现实。北约想在亚太生事,但它翻不起浪。亚太不是大国角斗场,任何搞“新冷战”的图谋,亚太人民不会答应,时代不会允许。(国际在线)

  • 相关阅读
  • 他们扎堆访亚太,视线锁定中国,暴露四大意图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张乃月)这几天,美国和北约官员扎堆到访亚太地区。先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访问韩日,接着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飞抵韩国和菲律宾。  他们为何会选在此时机访问亚太?将给周边地区带来何...

    时间:02-06
  • 北美票房:《拜访小屋》口碑参差票房夺魁

      中新社洛杉矶2月5日电 (记者 张朔)伴随着参差不齐的口碑,《拜访小屋》(Knock at the Cabin)登上最新一期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榜首。  据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2月5日发布的电影市场数据,29部影片北美周末票...

    时间:02-06
  • 奥地利发生多次雪崩致8人死亡

      新华社维也纳2月5日电(记者刘昕宇)据奥地利媒体5日报道,该国阿尔卑斯山区3日以来发生多次雪崩,造成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在内8人死亡。  据奥新社援引当地警方消息报道,该国西部蒂罗尔州和福拉尔贝格州3日以来...

    时间:02-06
  • 联刚稳定团一架直升机遇袭致1死1伤

      新华社金沙萨2月5日电(记者史彧)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稳定团)5日发表声明说,联刚稳定团一架直升机当天在该国东部遇袭,造成一名机组人员死亡,另外一名维和人员受伤。  声明说,这架直升机5日下午从...

    时间:02-06
  • 德国经济去年实现正增长 GDP比上年实际增长1.9%

      2022年,尽管德国经济面临乌克兰危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技术工人短缺等诸多挑战,但总体上站稳了脚跟,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既包括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德国政府推出的纾困措施,以及其自身较强的经济韧...

    时间:02-06
  • 麦当劳为何热衷开实体店

      近日,麦当劳发布最新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四季度和全年分别实现营收59.3亿美元和231.8亿美元。作为评估餐厅业绩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店销售额方面麦当劳也取得不俗成绩,四季度和全年的同店销售额分别增加12....

    时间:02-06
  • 韩国车企突围经济放缓“泥沼”

      去年,韩国整车企业成功突围全球经济低增长的“泥沼”。得益于世界市场改善对韩国汽车性能的认识以及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整车海外销量快速增长;加之利润相对较高的新能源汽车、SUV车辆销售的增加,企业收益性也大...

    时间:02-06
  • 违反行为准则 英内阁大臣扎哈维遭解职

      □ 本报记者 王卫  1月29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宣布解除纳齐姆·扎哈维的内阁大臣职务,原因是扎哈维违反了内阁大臣的行为准则,扎哈维担任的保守党主席一职也遭解除。英国《卫报》指出,扎哈维成为苏纳克自去年1...

    时间:02-06
  • “我无法呼吸”梦魇重现 美警察暴力执法又酿悲剧

      □ 王一同  近日,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非洲裔男子泰尔·尼科尔斯遭警察殴打后不治身亡。尼科尔斯的悲惨遭遇再次引发了关于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的辩论。有关视频公布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抗议示威活动,示威者高举...

    时间:02-06
  • 巧合?美少数族裔居住区频繁遭遇“水危机”

      □ 本报记者 吴琼  近期,非裔等少数族裔占比高地区的供水危机和用水安全问题引发美国国内外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指出,非裔等少数族裔居住区频繁遭遇“水危机”,凸显出美国积重难返的“环境种族主义”问题。 ...

    时间:02-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