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20年前美国撒下弥天大谎,老底被“自己人”揭穿!

2023-02-09 09:0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9日电 (记者 孟湘君)“我们向你们展示的一切,都是基于可靠信息的事实和结论,证实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3年2月5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一名美国高官神情严肃地举起一管粉末,向世界展示证据。

  然而,数年后,这名高官被认为公然撒下弥天大谎。这个“世纪谎言”带来的高昂且不可挽回的代价,是20多万平民死亡、250万人沦为难民。

  说谎的人,是2021年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

  

资料图: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

  【一场20年前的伪证】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刚过去不久,美国曾发生另一起引人关注的袭击。

  当时,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莱希以及多家主流美媒,曾相继收到含有炭疽孢子的危险信件,17人相继感染,最终5人丧命。随着唯一的嫌疑人自杀,案件不了了之。

  两年后,美国的“代言人”鲍威尔在安理会出示了一小管不明粉末,声称里面是经提纯干燥的炭疽杆菌粉末,不到一茶匙就足以“瘫痪”美国参议院,甚至能“杀死”会议现场的数百人。

  他指出,这样的“病原”粉末,伊拉克“承认有8500升”,甚至可能“多达25000升”。美媒统计,在那场发言中,鲍威尔先后提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7次之多。

  

2003年2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举起试管,作为指控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既然炭疽杆菌威力如此惊人,一连串疑问随之而来。

  出席安理会会议这种高级别场合,鲍威尔先生是如何大摇大摆地将致命病原带入会场的?

  试问美国,是否能保证试管绝对密封无破损,或不会出现突发情况导致病原泄露?为何鲍威尔徒手拿起试管,并无特别的防护措施?

  面对鲍威尔所描述的危险情况,难道说,仗着自己是美国高官就可以不对现场人员预警?这置与会人员的安全于何地?

  显然,这些问题不在美国考虑范围内。

  【“美国甚至没道歉”】

  事实上,鲍威尔的“精彩表演”并未说服安理会。但一个多月后,美英联军仍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在未获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了伊拉克,粗暴地改写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资料图:为躲避战乱,伊拉克民众离开家乡,儿童骑在驴背上。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拉克满地狼烟、生灵涂炭。然而,美军把这个国家翻了个底朝天,至今仍未拿出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鲍威尔的谎言,激怒了伊拉克人。

  2008年12月,下令进攻伊拉克的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在离任前到访伊拉克并与时任伊总理马利基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小布什宣称“伊拉克战争对于世界和平有必要”时,28岁的伊拉克记者蒙塔泽尔·扎伊迪,站起身来。

美媒回顾2008年,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遭伊拉克记者扎伊迪扔鞋事件。图片来源: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他脱下两只鞋向小布什奋力扔去,并高喊 “这是伊拉克人的礼物,这是告别之吻”,“为了那些孤儿寡母和所有在伊拉克被杀害的人!”

  对人扔鞋,是阿拉伯文化中最具侮辱性的行为之一。扎伊迪由此经受了一场牢狱之灾。但伊拉克人将他视为敢往美国总统头上扔鞋的“英雄”。

  小布什则把这件事记了一辈子,他在回忆录中表示,“希望自己接住了那该死的东西(鞋)”。

  2023年2月5日,扎伊迪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坦言,当年决定“鞋袭”小布什,是他对20年前鲍威尔“试管阴谋”的回应。

  而这一切,扎伊迪认为,都是因为“美国希望让伊拉克屈服于自己,停止在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伊拉克为鲍威尔的谎言付出了无法形容的高昂代价……而美国甚至没有向伊拉克人民道歉”,他批评道。

  【老底早就被揭穿】

  “全世界都记得美国国务卿摇晃着试管”,“那里面搞不好是洗衣粉”,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如此评价。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近日亦痛斥美国是“谎言帝国”。他认为,当年鲍威尔的举动象征着美国做出了“20年来对国际社会的最大骗局之一”。

  沃洛金还指出,北约曾经对俄承诺“不东扩”也是骗局,联合国应当调查美国。而设计了这些骗局的政客们,“必须受到惩罚”。

  其实,就连美国政客们,都承认了自己国家的“骗术”。

  2020年,特朗普执政时,作为共和党籍前高官的鲍威尔指责其一系列做法对“民主和国家有害”,并表示要在大选中把票投给民主党的拜登。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就“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嘲讽鲍威尔。图片来源:特朗普社交账号截图

  这激起了特朗普的怒火。他在社交媒体上怒斥鲍威尔当年在伊拉克问题上作伪证,“应为美国卷入灾难性的中东战争负责”。

  而现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也在一次活动中不小心说了“大实话”,她承认美国多年来,打的是“石油战争”。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更是不留情面地炮轰政府。在一场听证会上,他对国土安全部部长亚马约卡斯提问道:“你知道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虚假信息散播者是谁吗?”

  “是美国政府。”

  

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8日,最后一批驻守伊拉克的美军撤离该国。

  他所举的案例不仅包括美国虚假指控萨达姆政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有美国历届政府围绕越战撒谎。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2019年那段臭名昭著的发言所说,“我们撒谎、欺骗、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来教这个!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

  美国的遮羞布,早就被“自己人”揭个精光了!

  【抹不去的历史污点】

  为满足自身利益,美国把撒谎作为外交武器,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除了鲍威尔的“洗衣粉”,这些年,美国还有更多谎言被戳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文章称,美国侵占伊拉克后,鲍威尔的演讲被发现充斥着虚假和错误的断言。图片来源:CNN报道截图

  “娜伊拉证词”

  1990年10月,15岁少女娜伊拉以科威特一家医院志愿者的身份,在美国国会人权预备会议上控诉“持有枪械的伊拉克军人将数百婴儿取出恒温箱,任其自生自灭”,声泪俱下。

  在美媒渲染传播下,伊拉克当局被塑造成罪大恶极的形象,美国国会顺理成章通过对伊宣战决议。

  然而,其后娜伊拉的真实身份曝光,她是时任科威特驻美国大使之女。而这起作证,实际由美国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策划,该公司负责人包括老布什时期的官员克雷格·富勒。

  “白头盔”摆拍

  2016年开始,叙利亚境内,以民防组织身份出现的“白头盔”组织,通过捏造证据、请假证人、化妆摆拍等手段拍摄假视频栽赃叙政府,甚至发展出了一个类似于电影拍摄制作的班底。

  在该组织视频中,前一秒还“因腿伤痛苦呻吟的伤者”,后一秒好端端站着同救援人员合影。

  

“白头盔”拍下叙利亚男童奥姆兰的照片,他满面灰尘、脸部有血迹。

  而当时,叙5岁男童奥姆兰遇袭后满身尘土、面部流血、茫然失措的模样,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目光。但“白头盔”被曝光,其不是第一时间救治男童,而是对其进行摆拍,并抹黑袭击是叙政府军所为。

  最终出于舆论压力,“白头盔”发表道歉承认摆拍。

  叙利亚“化武袭击”

  还是在叙利亚,2018年,大戏再次上演。这一回,“白头盔”拍摄的主题,是数百位包括儿童在内的杜马镇居民,“遭叙政府军的化学武器袭击”。

  巴沙尔政府对叙本国居民使用化武?事件引起轩然大波,美、英、法三国以巴沙尔政府“侵害人权”为由,空袭了叙政府军。

  

资料图:空袭过后的叙利亚阿勒颇居民区。

  一年多后,一位曾协助“白头盔”组织拍摄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制片人达拉提,才爆料“化武事件”是事后摆拍的,严重失实。BBC不得不承认纪录片误导观众,不符合新闻标准。

  而“白头盔”组织也被扒出不仅受美西方资助,还勾结恐怖主义势力。

  然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调查鉴定小组,还是将“罪”定在了叙空军身上。叙外交部近期声明,拒绝接受该小组的调查结论。

  

英媒评论文章将鲍威尔形容为“美帝国主义的炮灰”。图片来源: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就在鲍威尔拿出那管著名的“洗衣粉”20周年之际,叙外长梅克达德指出,美国及其盟友在撒谎,它们企图使用20年前在伊拉克上演的同样戏码,干涉叙利亚的事务。

  可见这些年来,美国的招数没怎么变,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鲍威尔手举试管的画面,已被记入历史,成为“谎言帝国”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完)

  • 相关阅读
  • 提醒在德中国公民关注当地治安形势并加强安全防范

      中新网柏林2月11日电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10日发布信息:根据近日德国联邦警察向媒体公布的数据,2022年,在火车站和列车上,共发生398848起犯罪案件,同比增长约12%。其中,持刀犯罪案件数量增加超一倍,...

    时间:02-11
  • 埃及北部一楼房倒塌致6人死亡

      新华社开罗2月10日电(记者姚兵)埃及北部布海拉省达曼胡尔市一栋4层楼房10日倒塌,造成至少6人死亡、23人受伤。  据当地媒体报道,液化气罐爆炸是楼房倒塌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派出30辆救护车赶赴...

    时间:02-11
  • 伊朗说以色列雇佣兵参与对伊无人机袭击

      新华社德黑兰2月10日电(记者高文成)伊朗情报部和伊斯兰革命卫队10日发表联合声明说,伊朗安全部队逮捕了最近发生在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无人机袭击事件的主要肇事者,以色列雇佣兵被证实参与了袭击。  声明说,...

    时间:02-11
  • 新加坡旅游业复苏强劲 入境旅客比2021年增长19倍

      新加坡旅游局近日公布,预计2023年到访新加坡的国际旅客人次可达1200万至1400万,将带来约180亿至210亿新元的旅游收益;旅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将恢复到2019年新冠疫情前约67%至75%的水平;2024年旅游业实现全面复苏...

    时间:02-11
  • 土耳其卫生部长:强震已致20213人死亡

      当地时间10日,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表示,6日发生的强震已造成土耳其20213人死亡。(总台记者 陈慧慧)...

    时间:02-11
  • 非洲霍乱病例呈“指数级”增长 坦桑尼亚加强对霍乱疫情监测

      坦桑尼亚卫生当局当地时间2月10日表示,他们已经加强了与马拉维接壤的卫生设施和社区的监测措施,以控制霍乱疫情蔓延。  坦桑尼亚卫生部常务秘书阿贝尔·马库比表示,这些措施包括积极搜寻和跟踪与马拉维接壤的...

    时间:02-11
  • 美国升级“芯片战”重创全球半导体产业

      最近,美国对华“芯片战”大有升级之势——先是荷兰、日本两国在美国施压下,同意启动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管制;后有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切断美国供应商与华为公司之间的所有联系,禁止美国供应商向华...

    时间:02-11
  • 民主不应是美国搞霸权霸道霸凌的工具

      美国在对外政策中大打“民主牌”,一再兜售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试图拼凑所谓“价值观联盟”,实质是打着民主旗号党同伐异,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为打压他国、推进地缘战略的工具,是假民主、真霸权 ...

    时间:02-11
  • 联合国难民署:土耳其强震将导致530万叙利亚民众流离失所

      联合国难民署当地时间10日发表声明称,近期土耳其发生强震后,叙利亚境内流离失所的人数将急剧增加,预计530万叙利亚民众将在地震过后流离失所。(总台记者 周宣)...

    时间:02-11
  • 被美联储加息牵着鼻子走 全球加息潮何时按下暂停键

      上周,2023年首个超级“央行周”重磅来袭。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联储等多国央行相继公布利率政策决议,持续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  2022年,全球主要央行以20多年来最快速度和最大规模进行加息,全...

    时间:02-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