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只战?止战?俄乌这一年,困境与反思

2023-02-24 16:0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4日电 (甘甜 何路曼)2月的风裹挟着阵阵硝烟和尘土,冷冷地刮过乌克兰的黑土地,烽火仍未息。

  站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的节点回望,这场“21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复苏、地缘政治格局等诸多方面。

  历经一年的拉锯,战场状况如何?局势转折点何时到来?破局之路又在何方?中新网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做客演播室,展开深入解读。

中新网特邀张弘、李海东对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展开深入解读。中新网 李太源 摄

  僵持:战场之艰

  这一年,从俄军围攻到乌军反攻,战场形势历经多次震荡和变化。

  “对于俄乌双方来说,总体态势仍然是一种僵持。”张弘分析称,目前,俄乌在军事上形成了“北、中、南”三个战线。

  北线——巴赫穆特

  张弘表示,在顿巴斯的巴赫穆特地区,是“俄军属于攻,乌军属于守”的态势。俄方的瓦格纳集团和特种战部队围绕乌格列达尔、索莱达尔一线进行攻防。而乌军的守,则十分艰难,“甚至有说法是,乌方可能在近期弃守巴赫穆特。”

  中线——扎波罗热

  近段时间以来,俄乌围绕扎波罗热市以及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了一系列军事上的拉锯。

  南线——赫尔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21日表示,自己没有观看俄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因为赫尔松当时正遭袭击。

  “现在看来,似乎在中线和南线,俄乌军事上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张弘说,“但是,随着俄乌即将开展春季攻势,冲突可能会向更加激烈、更加残酷的方向发展。”

资料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而随之而来的,是和谈前景越来越渺茫,双方谈判的立场、前提相距甚远,“还看不到和平解决俄乌局势的希望”。

  “我觉得只有双方打不动了,或者说有一方失败,才可能达成妥协。”张弘说。

  李海东认为,俄乌经过一年的拉锯战,目前来看都有些“后劲不足”,但是都想获胜。这意味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会在战场上加倍投入努力。

  他指出,“现在看来,很难判断转折点何时会出现。在战略层面,美国对乌支持及美俄之间尖锐的冲突,意味着战场未来走势还会恶化。”

  激荡:战略之变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不断外溢,地缘政治走向被改变、大国关系更加复杂、能源格局不断重塑、全球经济遭到冲击。

  而随着危机持续,全球面临核战争以及大国直接碰撞的风险。

  张弘指出,北约已明确表示要将快速反应部队增至30万以上;俄罗斯则在部署高超音速导弹、“波塞冬”核鱼雷等,“这种大国竞争使得全球安全环境大大地恶化了。”

  此外,在张弘看来,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也颇为明显——欧洲转向中东、北非和美国采购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则将石油出口转向了亚太地区,俄欧之间已经实现了“能源脱钩”。

资料图:“北溪-1”天然气管道。

  另一方面,从被踢出SWIFT,到俄石油产品遭西方“限价”,在应对乌克兰危机的过程中,俄罗斯也没有了任何可退却的空间。李海东指出,“俄罗斯在冷战后,一直试图寻求在欧洲的安全保障,而美国一以贯之地忽视俄方诉求。”

  他表示,当欧洲和西方的大门关闭之后,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俄罗斯的视野无疑会在西方之外,以实现自身大国地位的诉求和相关利益的扩张。因此,俄罗斯面临非常大的一种战略选择——走向“非西方”的道路。

  那么,俄罗斯是否在进行一种战略转向?又是如何应对外部挑战?

  张弘认为,一是加强自身军备;

  第二,将对外经济合作的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和南方;

  第三,在外交上加强与非西方国家的联络。“我们看到(俄外长)拉夫罗夫在最近访问非洲,包括(俄)在苏丹设立军事基地。这都说明,俄罗斯在反制西方的外交围堵、军事挤压和经济制裁。”

  拱火:西方之“手”

  这一年,美西方持续出手,“拱火递刀”,加剧局势动荡。

  李海东表示,“乌克兰危机一爆发,美西方就利用危机进行全球政治、安全、经济秩序再塑造,树立起了一个联盟架构,把那些他们认定的跟美西方价值观、经济战略诉求不一致的国家全部排除在外。”

  张弘进一步分析说,西方联盟的这种“去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美国急于建立所谓的技术联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现代化来说,更是一种“钳制”。

资料图: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援。

  从对俄实施严厉制裁,到向乌克兰提供坦克等杀伤性武器,美西方的种种举动,引发对于出现更大冲突的担忧。张弘表示,美西方不遗余力地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只会造成危机的长期化。

  “乌克兰由‘欧洲的粮仓’,变成了(一个)生灵涂炭(的国家)。对于整个乌克兰,是巨大的伤害。”张弘说,“美国支持乌克兰,只是为了证明它所主导的秩序。美国人付出的是钱,拿出的是武器,但是乌克兰人民付出的是生命。”

  警示:困境之思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也带给世界诸多思考和警示:

  1.大国关系必须稳定

  “乌克兰危机之所以持续恶化,就是美国在处理大国关系中,走了一条以竞争和对抗为主的道路,从而使得欧洲危机不断,在亚太地区也呈现了类似迹象。”李海东指出。

  张弘也表示,国际秩序的稳定对维持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所倡导的是小步快走,渐进式的改革,有助于维持世界稳定。”

  2.大国必须有责任感

  李海东强调,国际形势中出现危机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个别国家以战略自私,绑架其他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

  张弘指出,国际秩序中,国家是主要的行为体,在全球事务中和地区事务中,大国要保持克制、理性、包容。

2022年4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打结的手枪》雕塑前召开记者会。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3.小国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要有所选择和克制

  “乌克兰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所处的特殊地缘环境,决定了它在寻求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要选择一条稍微稳妥的道路。”张弘说,“乱调整方向或过激地调整方向,会把自己沦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消耗品。”

  4.联合国必须在危机解决过程中发挥功能

  李海东说:“联合国应当在各方创造条件的基础之上,积极介入到危机化解中,展示出联合国在当前和未来国际安全格局塑造中的不可或缺性。”

  世界需要迈向一个积极的、乐观的、建设性的未来,必须以新安全观替代不断导致危机冲突的旧安全观。李海东还指出,这一点在乌克兰危机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022年10月10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发生爆炸。

  和平:解决之道

  这一年,中国坚持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中国智慧”。

  仅在过去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先后与乌俄两国高官会面,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王毅表示,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始终坚持劝和促谈。

  对此,李海东表示,中方提出的劝和促谈,是一条可行的出路。政治解决的前提,就是各方都有诚意地坐下来谈,而非一定要在军事上争出赢家和输家。

  张弘则提出,“中国方案”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鉴于局势仍较为紧张,首先是让俄乌“静下来”,让俄与西方回到相对理性的情绪中来;

  其次,中方所说的劝和促谈,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是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

  第三,中方将发挥桥梁的作用,促进相关方恢复沟通对话。

  (记者孟湘君、张乃月,实习生谢欣然、王续燃亦对本文有贡献)

  • 相关阅读
  • 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将投入16亿英镑减少污水排放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伦敦消息: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27日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1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33亿元),以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河流污染问题。  据路透社27日报道,泰晤士水务公司称其致力于到2030年将...

    时间:02-27
  • 柬埔寨继续向贫困群体发放现金援助

      中新社金边2月27日电 (欧阳开宇 余湘珺)柬埔寨政府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今年将继续向贫困群体发放现金援助。  柬埔寨财经部27日消息称,政府今年计划拨出4.65亿美元,帮助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渡过经济难关。 ...

    时间:02-27
  • 匈外长:“北溪”被炸系恐袭 联合国应参与调查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俄新社27日报道,匈牙利外长彼得·西雅尔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一事应被视为恐怖袭击,并呼吁联合国参与爆炸事件的调查。资料图: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  西雅尔多表...

    时间:02-27
  • “北溪”管道被炸,美国欠世界一个解释

      去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几乎同时发生爆炸,震惊世界。在爆炸案发生之初,美西方媒体将舆论引向“谁是凶手”,明里暗里针对俄罗斯,使其深陷舆论漩涡。  2月8日,美国...

    时间:02-27
  • 美媒调查:2021年以来美国童工劳动力呈爆炸式增长

      据《纽约时报》当地时间2月25日报道,根据《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发现,移民儿童在没有父母监护的情况下进入美国的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些儿童最终从事的是违反童工法律的工作。童工劳动力遍布全美各州的各...

    时间:02-27
  • 英媒:美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

      英国《卫报》当地时间2月25日发表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指出,对俄亥俄州火车脱轨导致化学品泄漏事件的数据分析表明,这一类意外泄漏事件在美国频繁发生,平均大约每两天就会发生一次。  大约每两天发生一起  非营...

    时间:02-27
  • 美参议员:贫富差距导致美国形成寡头政治

      当地时间2月26日,美国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目前贫富差距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工薪阶层生活危机剧增,与此同时,美国富人却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富人们利用大量资金操控政治,让美国...

    时间:02-27
  • “背信弃义!”日本坚持推进核污水排海遭渔民怒怼

      中新网2月27日电 综合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25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在福岛县磐城市出席了与当地渔业相关人士的交流会。渔业人士在会上称,继续推进核污水排海是“背信弃义”,而西村却表示政府“别无选择...

    时间:02-27
  • 巴以在约旦举行会谈 同意采取措施遏制暴力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综合消息: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高级官员当地时间26日在约旦南部城市亚喀巴举行会谈,同意采取措施遏制暴力、缓和局势。  报道称,当天的会谈结束后,巴以双方发表了一份联...

    时间:02-27
  • 外媒:铁路公司在美运输危险品信息不公开 数百万民众被蒙在鼓里

      海外网2月27日电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列车脱轨致有毒气体扩散事件持续发酵。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6日报道,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透露,各铁路公司在美国运输危险品的相关细节被视为“敏感信息”,不会对外公布,这...

    时间:0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