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我们的中国故事】斯黛夫·康纳:舞动指尖奏出和谐音符

2023-12-05 16:57:00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斯黛夫·康纳。潘耿摄

在当代音乐领域,斯黛夫·康纳是英国富有创造力,且独具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代表。她常常将现代音乐与英国古典音乐、民谣相结合,创作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迷人乐曲,在作曲界占有一席之地。她也在约克大学教授音乐创作和民谣。

斯黛夫在青年时期便跟随她就读的学校前往中国巡演,并学习中文发音,演唱中文歌曲。对于中文的学习,也为她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在2023年秋季于英国剑桥举办的第9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斯黛夫受邀为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去吧》谱曲,进行二度创作。她根据中文原文诗词的读音制作旋律,并用中英文双语演唱,将东方情调与西方古典音乐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凭借出色的表现,斯黛夫还获得了徐志摩音乐奖。

在本次人民网的专访中,斯黛夫带我们走进她的音乐之旅,畅谈她的中国音乐缘、对音乐创作的见解,以及对未来跨文化音乐合作的期许。

参加中国巡演 感受发现之旅

人民网:您很年轻时就去过中国,能谈谈您的记忆吗?

斯黛夫·康纳: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还是青少年。当时,我们学校的学生有机会去上海学习中文。我们有三周的时间,每天都有中文课,那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也是一次文化上的冲击。很多参加过那次旅行的同学后来都在大学学习了中文。

后来我在约克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们与著名指挥家朱步熹进行过一次很棒的合作,也因此获得了前去中国巡演的宝贵机会。朱步熹担任乐团指挥,我们去了中国许多城市巡演。

斯黛夫·康纳。潘耿摄

人民网:在中国您有没有感受到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

斯黛夫·康纳:我希望在中国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路上,因为中国很大。我非常喜欢中国的西北地区,那里的食物非常有意思,在寺庙里闻到的木质和香火的味道也非常有趣。我还记得我们去了杭州,看到了美丽的湖泊和漂亮的旅游景点。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人,我记得很多令自己喜出望外的时刻。

人民网:对中国哪个城市的印象比较深刻?

斯黛夫·康纳:在武汉的经历太令人难忘了,我们去了湖北省博物馆,看到了公元前五世纪的青铜大钟——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比我想象中更高大,站在它面前,好比站在高墙前。武汉的历史真的让人很受启发。我们的老师都来自武汉,他们带我们一起游历中国,帮助我们练习歌曲纠正发音。

人民网:您们演唱哪些中国歌曲?

斯黛夫·康纳:我们大概唱过七八首中文歌曲,唱得最多、学得最好的就是著名的中文歌曲《茉莉花》,我们都记得那首歌,学习的过程也非常激动人心。

让凝固的诗文 化作流动的歌

人民网:这次受邀在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为徐志摩的诗歌《去吧》谱曲,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心得吗?

斯黛夫·康纳:我很高兴能够用徐志摩的优美词句来创作,因为这些词句具有一种抽象性和一种迷人的神秘氛围。他通过自然世界的意象来表达人类情感,并且这种方式是非常客观的,是以对自然的观察和细节来表达的。这些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让我想起了我所喜爱的唐代诗歌,这也是吸引我最初接触中国文化的原因。

我尝试着在我的音乐创作中对诗歌的音调曲线加以关注。英语显然不是一种声调语言,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声调语言,而中文具备这一特质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也很优美,于是我谱曲的时候就根据文字的声调设置了一些起伏,并试图在音乐中营造出诗歌的氛围。我非常喜欢《去吧》这首诗的结构,因为诗中会出现一些反复出现的叠句。这与中国古典诗歌不同,更像是民歌。因此,每次听到 "去吧,人间 "这句话时,我都会尝试使用相同的曲段。我每个乐句的开头都是一样的,然后根据后面的词稍微改变一下旋律。我是基于汉语的声调来创作这首歌曲旋律,我觉得这很有趣,从结构上听起来就很优美。

斯黛夫·康纳演奏。潘耿摄

人民网:您在演出的时候震撼了全场,还获得了徐志摩音乐奖,您觉得这对您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鼓励?您认为这种诗歌和音乐项目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斯黛夫·康纳:当我走进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院长官邸,为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演奏我创作的歌曲时,现场坐满了重量级人物,温斯·凯博爵士、奥斯卡最佳设计奖得主叶锦添、艾伦·麦克法兰教授,还有许多学者、艺术家和诗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诗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

荣获徐志摩诗歌节的奖项让我很受鼓舞,因为我已经有十年没有给中国诗歌配乐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创作,这太鼓舞人心了。它提醒着我多年来心中梦想的项目,比如与中国歌手合作,或与中国的合唱团体和历史、语言学家一起用唐诗来进行创作。

我认为,音乐项目是促进文化间相互理解的最好方式之一。音乐要用到你的整个身体,当你们一起唱歌时,你会感觉到和声从你的身体里发出来,这真的是一种惊人的共情体验。这是一个鼓舞人心和加强友谊的好机会。大家共同进行艺术创作是加强跨文化联系的最好方式之一。

  • 相关阅读
  •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图①: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教师在天津职业大学参加鲁班工坊师资培训。  刘东岳摄(人民视觉)   图②:中企承建的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  新华社发   图③:中国专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传授菌草和旱稻技术...

    时间:12-07
  • “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在洛杉矶举行

      新华社洛杉矶12月5日电 (记者黄恒)“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5日在洛杉矶举行,来自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的800多名会员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驻洛杉矶旅游办事处主办,面向美国旅游业界正式发布...

    时间:12-07
  • 第五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韩维正)12月6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第五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陈贽,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等出席。  本届大赛以...

    时间:12-07
  • 国际航协:10月全球航空客运表现强劲

      据新华社日内瓦12月6日电 (记者陈斌杰)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照收入客公里计算,10月全球航空客运总量同比增长31.2%,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8.2%。  国际航协当天发布公报说,受中...

    时间:12-07
  • 蒙古国新铁路计划加快实施

      近日,蒙古国在首都乌兰巴托举办“加强地区交通物流联通”国际论坛。该国交通运输发展部部长宾巴朝格特表示,蒙古国将在现有的苏赫巴托、扎门乌德、额仁察布3个铁路口岸的基础上,努力推进西伯库伦、嘎舒苏海图、...

    时间:12-07
  • 中国创新产品亮相慕尼黑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慕尼黑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日前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本届博览会以“体育运动新视角”为主题,吸引了全球2400余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57%。其中,中国企业有990家,参展规模居首位,展示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慕...

    时间:12-07
  • 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十年

      据新华社迪拜12月5日电 世界气象组织5日发布《2011—2020全球气候:气候变化加速的十年》报告,指出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报告指出,2011年至2020年气候变化速度惊人,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时间:12-07
  • 加强互联互通 共促能源转型

      12月5日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能源日。当天,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举办“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包容公正韧性转型”主题活动,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区域及能源领域国...

    时间:12-07
  • 一些国家积极推进创意城市建设(国际视点)

      新加坡豪亚酒店暨办公大楼外景。   本报记者 章念生摄   一名埃及阿斯旺市的舞蹈演员正在表演民间舞蹈“旋转舞”。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天发布新闻公报...

    时间:12-07
  • 中企承建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二期项目举行竣工仪式

      据新华社达喀尔12月6日电 (记者王子正)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二期项目5日举行竣工仪式。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总理阿马杜·巴、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肖晗等出席仪式。  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

    时间:12-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