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中国网评】“阿联酋共识”来之不易,中国贡献助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2023-12-16 09:21:00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加时赛”后终于落下帷幕。198个缔约方共同达成了“阿联酋共识”。该协议呼吁各国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2倍,并将全球能源效率的年均提高率翻一番。此外,在谈判最焦灼的化石能源问题上,该协议首次呼吁各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便在2050年科学地实现净零排放。

“阿联酋共识”的诞生来之不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会中坦率地承认,这是其近年来参加的“最困难”的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谈判的“加时赛”阶段,各国谈判代表曾就化石能源议题僵持不下。由于主席国阿联酋在11日发布的协议草案中未包含“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内容,各方的争论迅速升级。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太平洋岛国认为,“淘汰化石燃料”应该成为各国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但沙特等石油生产国强烈反对在协议文本中加入针对化石燃料的内容;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关心发达国家所承诺的资金、技术支持能否落实。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煤炭发电量占其国家能源的50%以上,而且一些石油生产国收入的80%-90%都依赖于石油。“淘汰化石燃料”的要求无疑将对其能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协议的最终文本在措辞上将“淘汰”修改为“减少依赖”,无疑是调和各方观点的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巴黎协定》所确定的气候治理核心原则。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有国际研究表明,全球约90%的过量碳排放源自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就承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用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治理。然而,该承诺至今仍未兑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目前,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需资金每年约为2150亿美元至3870亿美元,可资金缺口却高达1940亿美元至3660亿美元。天量的资金缺口与发达国家的“口惠而实不至”是历年来气候谈判步履维艰的真正原因。

减碳责任的分配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博弈的焦点,也是检验全球气候合作的“试金石”。虽然COP28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各国落实协议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发达国家能否严格履行气候融资承诺仍然是未定之数。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已经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提前作出了表率。

自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中国的能源转型进程就被按下了“加速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全社会用电量大且主要以煤电为主。但中国克服重重阻力,在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近年来,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逐年下降,并显著让位于可再生能源。2022年,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比为58.4%,较10年前累计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同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占全球总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重超过一半。而且,为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国还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为全球树立了榜样。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中国在低碳技术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2020年,中国的能源技术研发公共支出占全球四分之一,低碳能源研发支出占全球15%。另据国际能源总署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184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约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1.2倍。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发达国家合计减排二氧化碳约28.3亿吨,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碳减排量的41%。中国的绿色科技不仅为自身,也为世界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份,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这意味着距离突破《巴黎协定》所设定的1.5℃阈值已近在咫尺,同时也警示世界各国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已刻不容缓。尽管“阿联酋共识”向落实《巴黎协定》又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未来的气候谈判之路必定道阻且长,各国采取集体行动的方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推动绿色发展战略,践行“双碳”承诺,为世界能源转型作出自身独特贡献。

编审:唐华 张艳玲 蔡晓娟

  • 相关阅读
  • 叙利亚军方: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郊区 2名军人受伤

    人民网大马士革12月18日电 (记者薛丹)叙利亚军方17日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当天用导弹袭击了叙首都大马士革郊区,造成2名政府军士兵受伤,部分设施损毁。 这份声明说,当地时间17日22时05分左右,以色列自其占领的戈兰...

    时间:12-18
  • 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师生走进中企参观交流

    人民网开罗12月17日电(记者沈小晓)12月16日,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及其下属教学点英国大学近50名师生组成代表团访问了巨石集团埃及公司,共同感受中埃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成果。本次活动由汉语桥俱乐部(开罗站...

    时间:12-18
  • “中华文化大乐园——埃及开罗营”活动在开罗成功举办

    人民网开罗12月17日电(记者 沈小晓)12月16日,2023“中华文化大乐园——埃及开罗营”闭幕式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邵彬出席活动并致辞,广西民族大学专家老师、德仁中文学校全体师生及部分...

    时间:12-18
  • 布加勒斯特举办“中国故事”系列讲座

    人民网华沙12月17日电 (记者李增伟)由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中国故事”系列讲座——《汉字——富有人文精神的符号》于12月13日在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来自罗马尼亚政...

    时间:12-18
  • 中企承建肯尼亚通勤米轨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人民网内罗毕12月16日电(记者黄炜鑫)当地时间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里鲁塔区至卡贾多郡恩贡镇通勤米轨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开工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黄炜鑫摄 肯尼亚...

    时间:12-18
  • 以军说在加沙地带发现迄今最大规模哈马斯地下隧道

    这张以色列国防军12月17日发布的照片显示,以军地面部队在加沙地带发现一处大型地下隧道。新华社发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17日电(记者王卓伦 吕迎旭)以色列国防军17日发表声明说,以军在加沙地带北部与以色列交界...

    时间:12-18
  • 中国与新加坡拓展互利合作之路(专家解读)

      近年来,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与新加坡构建多样化跨境融资渠道,促进区域间高效联通。图为人们在位于重庆来福士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展厅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中新双边合...

    时间:12-18
  • “小而美”项目带来更多幸福感(国际论道)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河岸绿色发展项目是由中国援助的工程,包括整治城市河道、在河道周边修建公园和其他公共设施等。图为当地孩子们在亚的斯亚贝巴河岸绿色发展项目的儿童乐园玩耍。  新华社记者 汪 ...

    时间:12-18
  •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积极行动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岱湖滩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助力节能减排。  鲁君元摄(人民图片)   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停放在COP28的摆渡车停车场。COP28开幕以来,中国品牌的电动车为本次气候...

    时间:12-18
  • 叙利亚东部发生地雷爆炸事件致2名儿童丧生

      新华社大马士革12月17日电(记者冀泽 程帅朋)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省17日发生一起地雷爆炸事件,造成2名儿童死亡。  据叙利亚通讯社援引当地官员的话报道,爆炸发生在代尔祖尔省布卡迈勒市一栋被废弃的建筑中。...

    时间:1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