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罗马尼亚学者:通过汉学家理解中国

2024-06-19 22:15:58

来源:新华网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讲师 包心如

  对罗马尼亚人来说,探索中国的奥秘源于旅行家和外交官尼古拉·米莱斯库·斯帕塔鲁在1675年抵达清朝中心时引人入胜的叙述。

  米莱斯库是一位好奇心旺盛的冒险家,他是第一批进入这个广阔而神秘国家的欧洲人,留下了引发后人想象和兴趣的叙述,可以说是罗马尼亚最早的汉学家。每个受过正规教育的罗马尼亚人都听过米莱斯库和他《中国旅行日记》中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打开了通往一个充满神秘和壮丽世界的窗户。

  通过他的文字,米莱斯库不仅向我们提供了中国地理和文化的描述,还架起了东方和西方、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桥梁。因此,对罗马尼亚人来说,对中国的理解不仅仅是探索遥远领土的旅程,还是一次知识和文化上的旅程。这让他们更加接近世界上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接下来是一系列相互了解和发现的阶段,展示了罗马尼亚人对中国理解的复杂和动态过程,这种关系的发展和适应历史和经济背景,有助于对这个伟大文明的了解变得越来越深入和丰富。在19世纪,尽管罗马尼亚还没有强大的外交存在,但罗马尼亚商人和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此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马尼亚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得到加强,尤其是在罗马尼亚共产党执政时期。1990年代后,罗马尼亚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更大的经济和商业开放。中国企业在罗马尼亚投资,中国产品在罗马尼亚市场上越来越普遍。同时,罗马尼亚人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兴趣也在增加,孔子学院相继成立,大学等各类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越来越多。过去15年中,这种兴趣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渴望了解如何写汉字、说汉语,了解这个日益繁荣的国家,了解这个最古老的文明。

  通过大众传媒、互联网和文化活动,中国文化变得更加易接触。罗马尼亚人主要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获取有关中国的信息。有时,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有限的,简单地通过中国购物网站,将中国视为各种商品的生产大国和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目前,关于中国的信息流比过去更加广泛,不仅涵盖了外交、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一些旅游景点、奇闻趣事,甚至自然灾害的报道。

  此外,不寻常的中国网红,中国动物园里的各类新鲜事尤其是关于大熊猫的报道,也是各类新闻的热点。这些丰富多样的图片和信息使中国看起来更加可亲可近,有助于罗马尼亚人对中国的现实有更深入、更具体的理解。

  直接通过旅行接触是罗马尼亚人了解中国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罗马尼亚人前往中国。一些人在油管上记录了他们的经历,分享了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观察。这些视频博主还为其他对此类体验感兴趣的罗马尼亚人提供实用的建议,介绍在华期间资金管理和支付、旅行路线、语言应用程序等实用细节。这种直接接触对罗马尼亚人理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个人和无中介的体验。与通过新闻获得的信息不同,旅行和视频博主呈现出的是日常生活中更真实、更丰富的中国。这些个人经历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构建更加复杂和真实的中国形象,促进更深入、更具共情的理解。

  通过文化活动重新理解中国至关重要。从电影节、艺术展览,到传统中国舞蹈和音乐表演,再到中国美食节,罗马尼亚的中国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可能是余华、苏童、曹文轩、西川、兰兰、徐则臣和刘震云等知名中国作家访问罗马尼亚的活动。罗马尼亚观众有机会看到这些作家的作品,并直接与他们互动,从文学作品中品味中国高质量的幽默,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以及其中所描绘的中国图景。

  也许最有趣的认识中国的方式就是通过中国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学和哲学的翻译对罗马尼亚人认识和理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汉学家们的翻译和阐释,为年轻一代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罗马尼亚大学课程包括中国文本,以及基于这些翻译的学术研究,这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汉学家。这些教育举措对促进跨文化对话和发展罗中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罗马尼亚汉学家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翻译。《道德经》《论语》《庄子》《荀子》等书籍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和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基本都已经翻译成了罗马尼亚语,为罗马尼亚读者提供了中国哲学、伦理和美学的视角。这些罗马尼亚汉学家不仅使汇集中国思想的重要文本变得易于获得,而且促进了罗马尼亚人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传统更深入的欣赏。中国因其技术创新和太空探索方面的巨大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心态转变很难在一朝一夕完成,要扭转这些陈旧的看法,需要大量新的故事来影响人们的认知。

  在过去的十年里,罗马尼亚汉学家为了解现代中国的生活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迪努·卢卡成功说服罗马尼亚的出版社翻译了莫言的作品,并出版了莫言的第一部小说《红高粱》。把中国当代文学引入罗马尼亚读者的视野,能间接展示正在转型的中国社会。在莫言之后,余华、苏童、麦家、张洁、阿城、老马、曹文轩、刘慈欣等作家的作品也被翻译成罗马尼亚语。还有一些收录不同作家作品的短篇故事集,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80后作家专辑《听盐生长的声音》。通过这些作品,罗马尼亚读者不仅认识了中国的年轻作家,还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了新一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理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以及中国人民在全球化世界中面临的挑战和愿景。

  文学的翻译有助于形成对中国文化更为细致的认识,读者有机会发现中国人与罗马尼亚人类似的生活条件和挑战。这种经历和感受的相似之处也被作家阿德里安·斯基奥普在为《听盐生长的声音》撰写的评论中提到。基于这本书中提到的关于中国的一般信息,阿德里安·斯基奥普强调中国的发展要明显优于罗马尼亚,但两国在当代历史和文学发展上高度相似。因此他呼吁罗马尼亚汉学家翻译更多中国文学。

  罗马尼亚人有机会通过翻译的书籍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依赖于刻板印象和简要介绍。罗马尼亚汉学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提供的不仅是忠实的翻译,还有丰富的注释和评论。这些贡献揭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微妙差异和丰富性,促进了罗马尼亚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理解。这种方法有助于打破偏见,建立起更为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罗马尼亚人不仅有机会感受中国文明的外在形式,还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价值观、情感等内在特征。这种深刻的文化联系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加强了两国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联系。

  • 相关阅读
  • 新型快充锂电池大巴在巴西亮相

      新华社巴西阿拉沙6月19日电(记者周永穗)19日,巴西矿冶公司在巴西阿拉沙市发布了一种新型快充锂电池技术,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大巴也同时亮相。  据介绍,此次展示的电动大巴由巴西矿冶公司、德...

    时间:06-20
  • 习近平主席特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出席南非总统就职典礼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6月20日电(记者谢江)2024年6月19日,应拉马福萨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特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在比勒陀利亚出席拉马福萨总统就职典礼。拉马福萨在就职典礼期间会见肖捷。  肖捷向拉...

    时间:06-20
  • “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开出1000趟

      6月20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趟满载陶瓷制品等货物的“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从湖南株洲中车物流园缓缓开出,行至广州南沙港后,经海运运往非洲。这是自2021年“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开行...

    时间:06-20
  • 全球连线|肯尼亚:难民营走出的“创业者”

      位于肯尼亚西北部的卡库马难民营,是该国最大的难民营之一。目前,这里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身努力工作,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当地政府和联合国机构的支持下,通过提升技能和努力经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正...

    时间:06-20
  • 塞尔维亚学者:全球安全倡议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稳定的国际秩序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内纳德·斯特基奇  近年来,中国逐步巩固了全球领先地位,不仅在经济方面,在国际安全领域也是如此。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标志着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

    时间:06-20
  • 新华时评|来中国,“展”现文明对话的魅力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题:来中国,“展”现文明对话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于帅帅 李蓉  近日,“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在上海博物馆启幕,该博物馆7月还将迎来“金字塔之...

    时间:06-20
  • 外交部介绍波兰总统杜达访华有关安排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董雪、曹嘉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波兰总统杜达将于6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此访有关安排。  林剑说,习近...

    时间:06-20
  • 外交部:强烈谴责、坚决反对美国再次对台售武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董雪)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0日表示,美国罔顾中方一贯反对和严正交涉,再次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

    时间:06-20
  • 中共代表团访问津巴布韦

      新华社哈拉雷6月20日电(记者许正)6月17日至20日,应津巴布韦民盟邀请,中共中央委员、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率中共代表团访津,分别会见津民盟副主席、副总统莫哈迪,津民盟总书记姆波夫,津高教、创新和...

    时间:06-20
  • 国际观察|美国债务失控 两党不愿“踩刹车”

      新华社华盛顿6月19日电 题:美国债务失控 两党不愿“踩刹车”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日前发布报告说,美国联邦政府2024财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预算...

    时间:06-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