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解局 | 以伊冲突螺旋升级 “暴力循环”何时休?

2024-10-16 08:36:00

来源:新华社

这是10月13日在黎巴嫩美什法拉拍摄的以军空袭后的废墟。新华社发(马希尔·卡马尔摄)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年,中东局势愈加复杂:加沙战火未停,以色列又对黎巴嫩真主党发起军事行动,与伊朗对峙同样急剧升温。

目前,以色列正“多线”打击“抵抗之弧”,其作战重点有何考量?针对伊朗的报复行动有哪些选项,伊朗又将如何招架?美国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及其结果会怎样影响中东战局?请看解局——

“七线作战”打赢了谁?

眼下,以军正在7条战线上与伊朗主导的地区抗以联盟“抵抗之弧”作战,即同时应对来自加沙、约旦河西岸、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以及伊朗本身的军事威胁。

就加沙地带而言,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伊斯马特·曼苏尔推断认为,加沙在一定意义上已被占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目前由分散的小集团进行游击战和伏击战,战斗状态回到了以色列2005年撤离前的原点。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摩西·达扬中东和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乌齐·拉比说,除军事打击外,以色列还通过控制人道主义援助,削弱哈马斯的政治和民事控制能力,以图将哈马斯从加沙“连根拔起”。

10月9日,在加沙地带北部杰巴利耶,一名男子从建筑废墟旁走过。新华社发(阿卜杜勒拉赫曼·萨拉马摄)

在北部战线上,以色列10月初开始对黎巴嫩真主党目标进行地面打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以色列战斗目标已由打击哈马斯、解救人质上升为全面削弱“抵抗之弧”各成员,而打垮真主党是当前重点。以军试图把真主党武装推至利塔尼河以北,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一个安全区,后续预计将加大对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的打击。

也有观察指出,多线冲突令以色列难以招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摩西·达扬中东和非洲研究中心专家迈克尔·米尔施泰因说,以色列已陷入持久消耗战,在任何战线上都难言取得决定性进展。伊朗国际事务分析师哈桑·贝赫什提普尔特别指出,黎巴嫩真主党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组织,“其安排是,如果一名指挥官死亡,已经确定的替代者将继续开展行动”。埃及阿拉伯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席穆赫塔尔·戈巴希表示,以色列不可能军事消灭所有抵抗运动,“由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犯下的屠杀罪行,它可能驱动了未来几代人的抵抗运动”。

会否落入“暴力循环”?

与“抵抗之弧”成员的冲突中,以色列与伊朗间的对抗最具“张力”。自本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大规模发射弹道导弹以报复暗杀行动以来,以色列一直在酝酿如何回应,以防长加兰特曾放言对伊朗的报复将“致命、精准、令人惊讶”,伊以间一触即发的局势引发广泛担忧。

本月9日,以美领导人通话讨论报复伊朗;13日,美国宣布向以色列提供“萨德”反导系统。种种迹象表明,就未来与伊朗猛烈较量,以色列正积极备战。不过,美国总统拜登已明确表示反对以方打击伊朗核设施,并暗示不支持以方打击伊朗产油设施。然而,美国当前处于总统选举前期,对各方约束力相对较弱。

10月1日,以军防空系统拦截的发射物从耶路撒冷上空飞过。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1日晚发表声明说,伊朗从其领土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共发射超过180枚弹道导弹。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围绕以色列报复行动选项,丁隆表示,出于对美国压力的考虑和对伊朗进一步报复的担忧,以色列的打击目标可能是伊朗军事设施,特别是导弹生产和发射设施,以及部分石油生产和运输设施。“既要实现打痛伊朗,又不招至伊朗更大规模的反攻。”

埃及外事委员会成员赫芭·贾迈勒认为,以色列的报复行动更有可能针对核实验室,或对核科学家实施定点暗杀。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国家安全顾问副手奥尔娜·米兹拉希则认为,以色列不会轻易对伊朗核设施或石油设施采取行动;乌齐·拉比将打击对象更小范围地框定在“象征性军事目标”上,如伊朗革命卫队总部等,“对此类目标的打击不会引发大规模国际干预”。

丁隆进一步指出,伊朗的底线是其核设施和石油设施不遭袭击,并已就此通过欧洲国家向以方传递信息。如果以色列不触碰伊朗划定红线,此轮伊以“暴力循环”可能结束,否则将继续。

不过,美国国防情报局前分析师哈里森·曼认为,美国提供的“萨德”系统一旦部署到位,以色列将无所顾忌地打击伊朗的敏感目标。《华盛顿邮报》报道援引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前巴以问题顾问阿伦·米勒的话称,“萨德”的部署表明,美国判断以色列对伊朗的报复行动将是大规模的,足以迫使伊朗方面作出回击。

针对以色列的报复打击,伊朗西亚问题资深专家赛义德·礼萨·萨德尔·侯赛尼表示,伊朗加强了“重要、关键和基本地区”的防空。“如果以色列采取任何行动,鉴于必要的比例,伊朗肯定会给以色列更沉重的打击。”

以美“友谊小船”会不会翻?

美国作为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始终在军事和政治上为以提供支持。不过,两国近来就中东局势也屡现“拉扯”。

首先,以色列希望把美国拉下水,共同打击伊朗及其代理力量,但美国并不希望再度陷入“中东泥潭”;为避免中东地区爆发广泛冲突,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也有所辖制,与以色列的地区利益相左。另外,有观点指出,在美国总统选举临近之际,以色列政府并不认为须向美国提前告知其所有军事计划,以军日前持续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营地就是例证。对以军的这一行径,美方表达了“深切关注”。

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选举也会影响美国对中东事务的关注度。奥尔娜·米兹拉希认为,尽管美国政府在防御性事务上向以色列提供了大力支持,但在涉及主动军事行动和政治解决方案时,华盛顿的参与度可能会有所下降。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和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克莱·拉姆齐指出,拜登政府无法承受让中东事务给民主党选情带来负面影响。

围绕美国两党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舆论普遍认为,拜登政府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与伊朗的争端,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阵营则主张采取更强硬的军事措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奥汉龙对记者表示,拜登及其可能的继任者、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仍然希望通过“两国方案”实现巴以和平,并希望至少通过某种外交途径结束美国和伊朗的敌对状态,但特朗普或对上述两种做法都持怀疑态度。

丁隆直言,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正在等待特朗普赢得选举,以期美国加大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对“抵抗之弧”实施更有效打击。(记者:徐晓蕾、王卓伦、李军、谢昊、邓仙来、陈霄、沙达提、董修竹、姚兵、黄泽民、王腾飞)

  • 相关阅读
  • 碰撞智慧、共话合作的重要平台——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世界媒体峰会积极贡献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6日电 题:碰撞智慧、共话合作的重要平台——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世界媒体峰会积极贡献  新华社记者郑冬睿、朱艺琳、李心睿  “世界媒体峰会已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

    时间:10-16
  • 美丽、热情、精彩!外媒记者眼中的新疆

      【简介】这几天来,参加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的各国媒体记者们参访新疆多个地方。他们都去了哪里?他们眼中的新疆是什么样的?来,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吧。  记者:冯歆然、赵博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时间:10-16
  • 德国新出生大熊猫双胞胎幼崽首次亮相

      新华社柏林10月16日电(记者褚怡 杜哲宇)自16日起,德国柏林动物园今年新出生的一对雌性大熊猫双胞胎幼崽将轮流与公众见面,展出时间为每天下午一小时。  在15日柏林动物园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见到了在...

    时间:10-16
  • 综述|应对AI虚假信息,多国媒体加速构建“真实性”防线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6日电 综述|应对AI虚假信息,多国媒体加速构建“真实性”防线  新华社记者  人工智能(AI)在拓展创意边界、提升传播效能的同时,也带来虚假信息泛滥、知识产权侵权等隐忧,给国际传播...

    时间:10-16
  • 列国鉴·德国丨记者观察:连续两年衰退,德国经济“病”了?

      新华社柏林10月16日电(记者李函林)德国长期被视作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去年却沦为“全球唯一负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德国政府最新预测显示,2024年德国经济还将萎缩0.2%。德国官员和研究德国问题的学者认为,...

    时间:10-16
  • 组图:哥伦比亚纳里尼奥港早市

      日前,记者探访了亚马孙河畔的一座小城——位于哥伦比亚的纳里尼奥港。纳里尼奥港人口只有一万左右,当地人主要依靠渔业和旅游为生。  在这里,记者发现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早市。它是当地原住民...

    时间:10-16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合公报

      新华社伊斯兰堡10月16日电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合公报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或“本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0月1...

    时间:10-16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合公报

      新华社伊斯兰堡10月16日电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合公报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或“本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

    时间:10-16
  • 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新华社发 记者10月16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11800亿巴基斯坦卢比,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

    时间:10-16
  • 通讯|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共赢未来——中德汽车产业期待续写成功故事

      新华社德国慕尼黑10月16日电 通讯|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共赢未来——中德汽车产业期待续写成功故事  新华社记者单玮怡  “在这场中德汽车大会上,‘国际合作’这个词最热,在嘉宾致...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