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热土之上,生机勃发,孕育发展与希望

2025-01-17 16:04:47

来源:新华社

  编者按: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2024年,新华社记者继续深入践行“四力”,从来自瑙鲁的现场报道到巴以冲突的前线直击;从雄安新区的“拔节生长”到大运河的十年蝶变;从用镜头定格“嫦娥六号”的回家瞬间到用照片记录“中国天眼”的成长历程;从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到四川雅江山火救援见闻;从青春之光闪耀冬青奥舞台到“中国红”绽放巴黎奥运会赛场;从悬崖间凿出的绝壁天渠到沙漠里植出的成荫绿洲;从行走山乡的“健康守门人”到大山深处的教育坚守者……

  奋斗不停,记录不止。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记者在2024年的精品力作,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为您展现照片背后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非洲一年,世易时移,亦或未变,皆已成岁月注脚。

  记忆吹风,相机如风筝和线,引我在这片热土邂逅不同瞬间。

  从大湖地区到非洲之角,再到印度洋上星星点点,记录许多。

  2024年1月31日,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表演舞龙。

  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办。绿色发展、生态环保、医疗卫生……中非友谊在方方面面结出硕果。作为记者,我有幸接触到这份厚重友谊下倾力奉献的人们。他们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事情。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用自身经验,结合当地需要,为非洲国家建起一条条穿越“不可能”地貌的道路,方便千家万户,货物来去畅通。在东非,横亘着非洲首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至邻国吉布提首都吉布提。

  2023年9月9日,乘客在亚吉铁路列车的餐车内交谈。

  刚果河畔,由布拉柴维尔延伸至大西洋岸的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穿越山地密林,全长536公里,让天堑变通途,从布拉柴维尔到黑角之间单程用时从原来的一周缩短至6个小时。

  2024年8月1日,农民阿兰将在市场购买的面包分享给位于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沿线村庄的儿童。

  2024年8月1日,农民阿兰与朋友骑摩托行驶在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无人机照片)。

  科摩罗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在当地人眼里,疟疾曾是“带来哭喊尖叫的瘟鬼”。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80多万人口中,疟疾确诊病例高达近11万例。今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派遣抗疟专家团队赴科摩罗开展第二期技术援助,提升针对性监测、用药水平,推动抗疟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发展,为消除疟疾而努力。

  2024年8月27日,中国抗疟团队组员周晟(右)在位于科摩罗首都莫罗尼北部的村庄内为村民采血化验。

  2024年1月11日,曾在中国留学的卡迈勒·赛义德·阿卜杜拉(左)在位于科摩罗首都莫罗尼的国家疟疾防治中心实验室与工作人员交流。

  当下,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中非绿色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在肯尼亚蒙巴萨,中国新能源车吸引当地司机目光,长长的试驾队伍等到午餐时间都不散去,惹得一旁餐馆老板喜笑颜开。

  2024年8月16日,出租车司机在肯尼亚蒙巴萨试驾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

  在马塞马拉,中国人卓强与当地人共同将野保工作引入马赛部落,带动当地人参与文旅、野保事业,创造就业、提升收入。

  2024年8月22日,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奥肯耶保护区内,卓强在观察大象。

  卡库马难民营位于肯尼亚边界地区,与乌干达、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三国交界。2024年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我与同事由内罗毕向北,驱车14小时,前去了解这个约有30年历史,难民逐渐汇集而成的生活区域。

  这是2024年6月19日在肯尼亚卡库马难民营拍摄的搬运木料的人们。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速社会性融入的有效手段。难民的教育工作是如何开展?难民们的所思所想又是什么?这些成为我关注的问题。

  2024年6月18日,在肯尼亚图尔卡纳郡卡库马难民营内,毕生希望女子中学的学生在教室内上课。

  采访对象伊拉吉·阿基里马利坐在教室第一排靠窗的位置,眼神紧紧跟随着老师落在黑板上的笔触。

  2024年6月18日,在肯尼亚图尔卡纳郡卡库马难民营内,毕生希望女子中学学生伊拉吉·阿基里马利(左)在教室内上课。

  窗外飞砂扬砾、阳光炙热,合欢树、剑麻、仙人掌是荒漠中为数不多的点缀。伊拉吉就读的毕生希望女子中学就建在肯尼亚图尔卡纳郡的卡库马难民营内。

  2024年6月18日,在肯尼亚图尔卡纳郡卡库马难民营内,毕生希望女子中学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洗脸。

  2024年6月18日,在肯尼亚图尔卡纳郡卡库马难民营内,毕生希望女子中学的教师在批改作业。

  今年18岁的伊拉吉为躲避家乡刚果(金)的战火,于2016年与家人逃难至肯尼亚,最终落脚卡库马难民营。

  家庭和身份成为驱使伊拉吉努力学习的动力,“教育能改变人生”。

  2024年6月18日,在肯尼亚图尔卡纳郡卡库马难民营内,毕生希望女子中学的学生在教室内上课。

  在非洲大陆上,伊拉吉的故事不是孤例。谈及未来,伊拉吉期待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我的初衷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她说。走进校园,读书声、欢笑声不时回荡,阳光洒在孩子们历经磨难却依然纯真的脸上,卡库马难民营从不缺少希望。

  非洲,有沮丧、有憧憬,有现当下的奉献者。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许多既有印象正逐渐被打破。道阻且长,我遇见的非洲,正在生长。

  

  • 相关阅读
  • 哈马斯称停火协议相关问题已解决

      新华社加沙1月17日电(记者段敏夫 黄泽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7日发表声明说,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此前面临的相关问题已于当天得到解决。  声明说,哈马斯将根据协议相关程序公布第一阶段获释...

    时间:01-17
  • 以色列:被扣押人员或于19日获释

      新华社耶路撒冷1月17日电(记者王卓伦 冯国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7日发表声明说,加沙停火协议待以安全内阁和政府批准,生效后被扣押在加沙地带人员的释放工作将按协议执行,预计于19日开始。  以色列...

    时间:01-17
  • 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古中未来会有更多甜蜜故事

      “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今年的古巴国际旅游博览会。”1月16日,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在新华社愉快地分享了这一好消息。  从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风雨同舟、坚定相互支持,到如今现代农业、可再生能...

    时间:01-17
  • 中国与东盟城市代表共话深化经贸文旅合作

      新华社南宁1月17日电(记者朱丽莉、王楚然)“世界市长对话·南宁”1月15日至1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在17日举行的两场平行对话上,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城市代表...

    时间:01-17
  • 新华社消息|习近平致电祝贺米拉诺维奇当选连任克罗地亚总统

      编导:畅舒婷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时间:01-17
  • 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外交顾问图希德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7日宣布: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外交顾问图希德将于1月20日至24日访问中国。 ...

    时间:01-17
  • 外交部谈对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期待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冯歆然、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期待通过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活动,同各方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时间:01-17
  • 北外新年论坛2025在京举办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余申芳)1月16日,以“建设和合共生的亚洲家园”为主题的北外新年论坛2025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举行,来自北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

    时间:01-17
  • 丁薛祥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并访问瑞士、荷兰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7日宣布:应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施瓦布和瑞士、荷兰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将于1月19日至24日赴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

    时间:01-17
  • 新华网国际看点|新华社前方记者: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民众街头相拥、哭泣、欢呼

      1月15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停火协议有哪些主要内容?当地的民众有何反应?停火协议前景如何?新华网连线新华社驻耶路撒冷分社首席记者王卓伦,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

    时间:0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