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金色的耶路撒冷

2025-01-28 09:42:54

来源:新华社

  编者按: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2024年,新华社记者继续深入践行“四力”,从来自瑙鲁的现场报道到巴以冲突的前线直击;从雄安新区的“拔节生长”到大运河的十年蝶变;从用镜头定格“嫦娥六号”的回家瞬间到用照片记录“中国天眼”的成长历程;从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到四川雅江山火救援见闻;从青春之光闪耀冬青奥舞台到“中国红”绽放巴黎奥运会赛场;从悬崖间凿出的绝壁天渠到沙漠里植出的成荫绿洲;从行走山乡的“健康守门人”到大山深处的教育坚守者……

  奋斗不停,记录不止。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记者在2024年的精品力作,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为您展现照片背后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2023年2月,我赴任耶路撒冷开始首次驻外。我常在傍晚独上天台,夕阳落在身后,举目远望,耶路撒冷直至约旦河谷被金霞轻抚,流光把圣城镀成金色。

  2024年11月25日拍摄的耶路撒冷。

  2023年10月7日,我在骇人的防空警报声中爬上当时居住的大楼。来到天台,天空传来几声闷响。我下意识地调快快门,在取景框里寻找爆炸的来源。远处,一小股白烟在蓝天升腾,我摁下快门,拍下了哈马斯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射向耶路撒冷的火箭弹。

  从那一刻起,我的相机快门声总是和爆炸声、哭泣声、呐喊声、枪击声和一次次的防空警报声共振。

  2024年9月26日,在以色列北部塞费德,黎巴嫩火箭弹被以色列防空系统拦截后留下烟轨。

  2024年10月1日,伊朗将再次向以色列发动迫在眉睫的大规模导弹袭击。

  18时,我的手机突然发出了刺耳的提示音,这是以军后方司令部新开发的蜂窝预警。手机上显示:请迅速进入防空避弹所,这可以挽救你的生命。

  我和同事扒拉完剩饭,抄上餐桌上的防弹头盔和相机,登上天台。导弹从1000多公里之外飞至以色列只需要12分钟。根据4月份伊朗首次大规模袭击以色列时的报道经验,导弹将划过约旦河谷,进入耶路撒冷上空后,朝着以色列南部、北部的军事目标飞去。

  2024年10月1日,以军防空系统拦截的发射物从耶路撒冷上空飞过。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当晚发表声明说,伊朗从其领土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共发射超过180枚弹道导弹。

  19时30分,防空警报乍起,天边骤然出现火球和爆炸,一颗、两颗……越来越多、越来越密!耶路撒冷的穹宇被导弹撕开,以色列防空系统从四面八方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我按动快门,内心想着:我拍到了中东变局加速演进的瞬间。

  2024年1月5日,人们在耶路撒冷老城周边进行主麻日聚礼。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警方于每周主麻日期间加强对耶路撒冷老城周边的管控措施。

  我认识到,“如果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之后还得加半句“如果拍得不够好,还因为不够快。”为了足够快,我常常和衣而睡。为了不错过大事件,我亦不敢深眠。每晚的“睡前仪式”除了刷短视频放松神经外,就是检查拍摄器材和战地设备。

  2024年10月27日,应急人员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北部的事发现场工作。以色列救援机构27日说,一辆卡车在特拉维夫北部冲入公交车站,导致数十人受伤。

  一年来的战争状态改变了我的作息习惯。我总在凌晨4点醒来,看一眼防空警报和信息,确认无大事才敢睡“第二觉”。我出门总是挂着相机,当听到电动轿车电门启动那一声响,我总朝天举起相机,因为那个声音听上去和防空警报实在太像了。

  我总避免身处开阔地带,拍照时总希望身后有一面墙,因为我的镜头前方总是枪击、撞车、火箭弹和导弹,我尽力避免“腹背受敌”。在北部,我一个小时遭遇5次火箭弹袭击,我和一群士兵匍匐在马路旁躲避弹片,他们现场教我最标准的防冲击姿势,以及根据导弹飞来的方向准确寻找掩蔽所的方法。在南部,我持续蹲守加沙边境,追击着哈马斯火箭弹并记录以军进入加沙的时刻,在隆隆的炮声和飞机轰鸣声中度过多个不平静的夜晚。

  2024年7月6日晚,以色列民众在耶路撒冷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要求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带停火,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协议,促使被扣押人员尽快得到释放。

  我没有放弃“老习惯”,依旧会找时间上天台独处片刻,偶尔也带朋友看看美景。

  一位来自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朋友在楼顶告诉我,耶路撒冷是他心中最美的城市,即使三十岁的人生被十一场冲突深深刻画。

  一位以色列朋友也在楼顶感慨,耶路撒冷怎么都看不够。他的家人在2023年10月7日被扣至加沙。他进入加沙,在战场上险些被伏击杀死。

  这是2024年1月11日在加沙边境以色列一侧拍摄的以色列建筑(前)和加沙北部遭袭情况(后)。

  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少,大多选择离开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暂避喧嚣,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那两位。当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耶路撒冷的金色落日时,他们接连点赞评论:耶路撒冷,太美了。

  照片中,秋日夕阳又一次将耶路撒冷勾勒,金色的霞光亲吻着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每一道伤口。

  我有一丝错觉,仿佛所有的袭击、冲突与战火已然结束,金色的耶路撒冷重归宁静。

  • 相关阅读
  • 特朗普要求建造美国“铁穹”防御体系

      新华社华盛顿1月27日电(记者邓仙来)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签署行政令,要求建造美国“铁穹”防御体系。  行政令说,美国防部应在60天内提交这一防御体系的参考架构以及相关落实计划。该架构至少应包括“防御弹道导弹、...

    时间:01-28
  • 韩国棋院就LG杯争议致歉 将与中日棋院讨论统一规则

      新华社首尔1月28日电(记者陆爱华 朴晋泽)针对有关“死子”管理规定引发第29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的争议,韩国棋院28日通过官网发布声明,解释了规则问题并就相关争议致歉,表示将尽快与中国和日本棋院讨论,制...

    时间:01-28
  • 全球瞭望|德媒:欧洲车企深化对华合作应对挑战

      新华社柏林1月28日电(记者李函林)德国《经济周刊》27日发表题为《总统先生,我们也有其他选择》的文章指出,面对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欧洲汽车制造商主动采取灵活策略,积极深化对华合作,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的挑战...

    时间:01-28
  • 丹麦政府宣布将加强在北极及北大西洋地区军事存在

      新华社赫尔辛基1月28日电(记者朱昊晨 张玉亮)哥本哈根消息:针对美国威胁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丹麦政府27日宣布,将加强在北极及北大西洋地区的军事存在。  丹麦国防大臣特勒尔斯·伦·波尔森当天在哥本哈根举行新闻...

    时间:01-28
  • 卢卡申科:白中合作前景广阔

      新华社明斯克1月27日电(记者陈汀)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26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白方欢迎中国企业前来开展合作,白中两国在文化、汽车、生物科技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卢卡申科是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时间:01-28
  • 国际观察丨美方“清空加沙”论激起反对声浪

      新华社加沙1月28日电 题:美方“清空加沙”论激起反对声浪  新华社记者段敏夫 王昊 马晓成   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提出“清空”加沙地带设想,称希望埃及和约旦接受并安置来自加...

    时间:01-28
  • 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农历蛇年

      新华社纽约1月27日电(记者刘亚南)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27日共同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农历蛇年的到来。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陈立为当日交易闭市敲钟。位于纽约时报广场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巨型电子屏...

    时间:01-28
  • 新华社快讯: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农历蛇年

      新华社快讯: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27日共同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农历蛇年的到来。 ...

    时间:01-28
  • 战地春节·巴勒斯坦|新闻背后的“叹息”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15个月后在2025年1月19日加沙地带停火换俘协议终于生效;然而在约旦河西岸以军军事行动仍在继续…… 我在驻巴勒斯坦近一年时间直击暴力冲突、紧急救援、含泪控诉等新闻现场也遭遇道路颠簸、店铺关门...

    时间:01-28
  • 战地春节·叙利亚|我想家,但更想看到他们回家

    我是新华社驻大马士革记者冀泽这是我在中东的第六个春节 想象着国内此刻春运繁忙的景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从他乡奔向故乡而这些年在中东地区我却见证了太多不得已的“逆行者” 自2011年叙内战爆发以来超千万叙利亚人...

    时间:01-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