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乔治敦4月27日电 记者手记|在援外医院感受中圭跨越山海的情谊
新华社记者田睿 刘宇辰
4月的圭亚那正值雨季,细密的雨丝滋润着大地。位于圭亚那首都的乔治敦公立医院,是1993年至今30多年来中国援圭医疗队奋斗的地方。
走进乔治敦公立医院的中医诊室,医疗队队员、针灸科专家季炜鹏正为当地居民加顿斯进行针灸治疗。加顿斯告诉记者,去年的一场车祸导致其腰部和腿部的疼痛顽固存在,在圭亚那当地医生的建议下,他从去年11月开始接受中医针灸治疗。他说,通过持续治疗,疼痛症状如今已基本消失,感谢中国医生把这种古老而有效的医术带到圭亚那。
季炜鹏说,中医专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的“标配”。通过中国医疗队的努力,中医在当地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每天都会有很多当地患者前来接受中医治疗。在乔治敦公立医院设立的中国医疗队圭亚那中医中心于2023年挂牌成立,成为该国推广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医院的住院区,肝胆外科医生钱益与圭方医生拉姆朱正一起在病房查房。钱益耐心地与患者用英语沟通,还不时将自己在国内开展相关临床工作的经验讲给拉姆朱。拉姆朱计划于今年9月前往中国的南京鼓楼医院进修,学习中国肝胆外科的先进经验。拉姆朱对此充满期待:“中国医生在肝胆疾病诊疗过程中,见过更多的病例,有更丰富的经验,希望能到中国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圭亚那,为圭亚那当地患者减轻病痛。”
钱益说,中国医疗队为乔治敦公立医院带来了4K荧光腹腔镜等医疗设备,并与圭方共同开展了多项新技术的培训与实践。
圭亚那全国医学委员会主席、乔治敦公立医院院长拉姆巴兰说,院方非常珍视同中国医疗队的友谊,中方的技术分享、器材捐赠帮助圭方提升了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中国医生是我们的好朋友,感谢他们在圭亚那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绩。”
第20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杜伯祥说,中国医疗队将继续同圭方交流合作,在为当地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将中国经验、中国技术留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