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通讯丨近六十载的坚守——中国医疗队用“技术赋能”为几内亚民众架起“生命之桥”

2025-05-12 10:55: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科纳克里5月11日电 通讯|近六十载的坚守——中国医疗队用“技术赋能”为几内亚民众架起“生命之桥”

  新华社记者张健

  清晨的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阳光穿透中几友好医院新启用的医疗综合楼玻璃幕墙,洒在走廊上。来自中国的放射科医生刘朋与几方主任阿梅莉·拉马正俯身在一台1.5T磁共振仪器前,仔细分析一名患者的脊柱影像。两人时而比划手势,时而切换中法双语交流,最终在诊断报告上签下共同意见。

  这样的一幕,在这座中国援建非洲的旗舰医院、也是几内亚最大的综合性医院里,已是寻常风景。

  从1968年北京首批36名医疗专家踏上这片西非热土算起,这样的“寻常”背后,是中国援外医疗队跨越57年的坚守。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市累计向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1054人次医疗队员,其中几内亚是起点,也是纽带。

  2025年4月29日,在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中方医生与当地医生为患者做手术。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在这里,中国医生累计诊疗患者约83万人次,完成手术约20.9万台,抗击埃博拉疫情、填补技术空白、培养本土医疗人才……一串串数字,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也铺就了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援外医疗之路。

  2025年3月,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进驻中几友好医院。这支队伍共24人,主体由北京友谊医院派出,半数以上是副主任医师及医学博士,涵盖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等15个临床科室。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听诊器和手术刀,还有骨科AI辅助仪器、手术机器人、心脏介入等技术。

  “AI能通过三维建模精准规划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则让操作稳定性大幅提升。”医疗队队长王宾介绍说。然而,在电力不稳、无菌条件有限的环境中,这些尖端技术的落地并不轻松。医疗队时常一边调试设备,一边与几方医生共同制定适应本地条件的操作规范。

  骨科手术室里,中国专家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操作关节置换用手术器械;针灸科诊室内,曾留学上海和广州的法图玛塔·达博主任与中方医疗队员探讨穴位配伍;重症监护室中,两国医生彻夜联手抢救一名车祸导致的多脏器损伤者。

  “我们与当地医生在遇到疑难病例时会一起讨论,最后总能达成一致。”放射科医生刘朋说。她的几内亚同事阿达马·库亚特对此深有体会:“中国专家教会我们很多技术,他们住在医院附近,随时提供支持。”

  2025年4月29日,在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中国医疗队医生刘路遥为患者做针灸治疗。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合作的深度,源于半个多世纪的耕耘。自1968年北京医疗队首次抵达几内亚,中国医生便通过临床带教、学科建设、对口项目等方式培养当地人才。如今的中几友好医院放射科主任阿梅莉·拉马坦言:“与中国医生的合作让我们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据统计,北京市援外医疗队已为非洲培养数千名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师,有近百名几内亚医生曾赴华进修。

  2023年8月,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承建的中几友好医院二期项目正式移交,新增的医疗综合楼和医技楼让诊疗空间扩大近一倍。“二期项目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帮助医生提升能力。”几方院长穆罕默德·迪亚内说。

  “57年来,北京援助几内亚的各批医疗队队员都作出了大量努力,大家奔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技术在这里真正扎根。”王宾队长说。

  此刻,一名几内亚青年医生正在骨科手术室观摩骨科AI智能诊断及手术模拟规划,他的白大褂口袋里还揣着在北京培训时的笔记;急诊科的中几医护团队又接到了新的抢救任务,走廊里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这是4月29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拍摄的中几友好医院一隅。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4月29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医生刘朋(中)与当地医生一起做医学影像分析。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4月29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医生姚伟伟(左)为患者做针灸治疗。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4月29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第31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医生齐志丽(上左)在重症监护病房内救治患者。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 相关阅读
  • 新华视点丨外国游客“在华扫货”热:“带空箱子到中国!”

      在江苏苏州观前街古色古香的商铺穿行,法国游客迪恩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还有新款的智能手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扫货’了,每次都觉得买不够。”  随着“中...

    时间:05-13
  • 俄外交部发言人:西方坚持俄乌停火30天旨在为乌提供喘息机会

      新华社莫斯科5月12日电(记者黄河)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2日发表评论说,西方坚持俄乌停火30天是为了给乌克兰提供喘息机会,以便乌恢复军事能力继续与俄对抗。  根据俄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扎...

    时间:05-13
  • 新华社消息丨联合国秘书长欢迎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成果

      编导:徐中哲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时间:05-13
  • 中国儿童剧《鹬·蚌·鱼》在摩洛哥深受好评

      新华社拉巴特5月12日电(记者霍晶)11日,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儿童剧《鹬·蚌·鱼》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上演,200余名摩洛哥观众在一片恬淡写意的中国田园景象中了解了中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经典故事...

    时间:05-13
  • 以色列要求国际刑事法院撤销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国际刑事法院官网12日发布的文件显示,以色列政府已向该法院提交申请,要求撤销对以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前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的国际逮捕令。  2024年12月10日,以色列总理内...

    时间:05-13
  • 联合国秘书长欢迎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成果

      新华社联合国5月12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12日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成果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全球经济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迪雅里克当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

    时间:05-13
  • 世界气象组织: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影响对非洲造成沉重打击

      新华社日内瓦5月13日电(记者王娅楠)世界气象组织12日发布《2024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说,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全方位冲击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加剧饥饿、不安全和流离失所情形的发生。  报告指出,2024年是非洲...

    时间:05-13
  • 世卫组织报告:“三个十亿”目标取得显著进展

      新华社日内瓦5月13日电(记者王娅楠)世界卫生组织12日发布的2024年成果报告显示,即使在资金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全球卫生目标仍然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份报告在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召开之前发布,介绍了世卫组织...

    时间:05-13
  • 习近平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5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5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

    时间:05-13
  • 记者观察丨从埃拉特港看以色列为战争付出的经济代价

      埃拉特港是以色列连接红海的唯一港口,具有重要的贸易和战略意义。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地区局势迅速升级。  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14.9万辆车经由埃拉特港进口,而整个2024年,这个数字为0...

    时间:05-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