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喀布尔5月17日电 记者手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历经战火淬炼的文明守护
新华社记者李昂 聂新宇
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城西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19年,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这座只有两层展厅的国家级博物馆,探访历经战火淬炼的文明守护。
在40多年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约70%的藏品已被掠夺、毁坏或走私出境,不过仍有数万件珍贵文物,见证着阿富汗与多种文明的历史关联,承载着这一地区在政治、宗教和艺术领域千百年的历史脉络,努力展示着阿富汗独立发展与多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体系。
“博物馆成为阿富汗动荡现代历史的一个悲剧性标志,尤其是在内战时期,很多文物是在此期间被盗的。博物馆经历了搬迁、拆除、火灾以及大规模盗窃,这是我们最黑暗的时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叶海亚·穆希布扎达告诉记者。
阿富汗自古便是连接中亚、南亚与中东的十字路口,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促成了其在宗教、文化与艺术上的深度交融,这在博物馆收藏的各类文物中可见一斑。穆希布扎达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博物馆目前收藏大约6万件古代文物,涵盖了从青铜时代、古希腊、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化时代、贵霜帝国以及伊斯兰时期的多元文明。“我们每天大约接待200名至300名参观者,其中不少是外国游客,他们往往都会惊叹于藏品背后文明的兼容并蓄。”穆希布扎达说。
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将古老遗产呈现于世界舞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2006年至2021年间将231件(套)国家珍宝——包括巴克特里亚时期的金器——送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展出,其中就包括中国。“我们计划恢复阿富汗文物的国际巡展,尤其是在中国,希望向中国观众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古代文明。”穆希布扎达说。
阿富汗临时政府多次重申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承诺,严令禁止持有或走私历史文物,防范文物失窃与遏制非法交易。据阿临时政府信息与文化部的数据,自2021年8月临时政府上台以来,已有超过5000件文物被转移至国家博物馆,另有2000多件藏品得以修复。
当记者在下午闭馆前走出博物馆大门,回头望向这座历史超百年的国家博物馆,不禁感慨恰恰是阿富汗充满辉煌与苦难的历史,让这座灰白双层建筑有了穿越时空的厚重——这里为外人熟知的可能是挫败一次次列强入侵的“帝国坟场”,但其实这里更应该是提醒世人战争与和平的“文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