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徐壮)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石泽毅在当天新华社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随着我国签证、交通、支付和离境退税政策的不断优化,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更加客观深入,“中国游”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石泽毅分享了一组数据:2024年,入境游客达到1.32亿人次,总花费942亿美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97.2%和93.5%。2025年一季度,入境旅游3501.64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其中外国游客736.74万人次,同比增长39.2%。“五一”期间,入境游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相信2025年的数据会比2024年更加亮眼。”石泽毅判断。
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拓宽入境旅游市场?石泽毅介绍,文化和旅游部门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提升入境旅游在签证、支付、出行、住宿等环节的便利化水平。同时,以“需求精准化、业态多元化、服务国际化”为目标做好入境旅游工作——
创新宣传推广。深入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及新媒体手段传播国家旅游形象,继续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
细分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国家以及年轻背包客、商务旅行、银发族等不同客群需求,推出研学旅游、会奖旅游、医疗旅游、康养旅居等新产品、新业态。
丰富产品供给。推动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短期与长期互补、大众与小众并存”的供给新格局,助力中国向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跃升。
促进入境消费。推出更多数字文化体验、实景演出、非遗工坊、文创设计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转化的消费场景。同时,针对外国游客的多元需求,不断增加免税店数量,扩大“即买即退”商品范围。
石泽毅说:“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丰富的体验、更智慧的服务迎接全球游客,‘中国购’助力‘中国游’,我们将努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