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马斯喀特5月20日电 记者手记|阿曼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丝路上的时光印记
新华社记者汪强
阿曼国家博物馆二层,柔和灯光下,数十件来自中国的瓷器陈列在一个特别展柜中。瓷器釉色温润、纹饰精美,东方韵味浓厚,仿佛在讲述着跨越时光的故事。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记者走进阿曼国家博物馆“阿曼与世界”展区,品读这些精美瓷器背后的中阿两国友好交往。
展厅里,一件青花瓷罐尤为引人注目。它的造型端庄典雅,正面绘有一个醒目的“囍”字,寓意吉祥与欢庆。瓷罐上的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随着器身弧度舒展开来。
而这些瓷器的意义远不止于艺术价值。
阿曼历史上被称为“乳香之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与中国的往来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中国唐代画师生动描绘了阿曼使者向唐朝宫廷进贡乳香和阿拉伯剑羚的喧闹场面。明代初年,阿曼与中国的交往进入鼎盛时期。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数次停靠阿曼。陈列在阿曼国家博物馆里的中国瓷器,正是当年海上贸易的历史见证。
一位阿曼母亲一边看着展牌介绍,一边轻声向孩子讲述着关于瓷器的故事。那充满温柔和敬意的声音令记者深切感受到,这些瓷器不仅仅是珍贵文物,更是一种情感纽带,将两国民众紧紧相连。
阿曼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对记者说,这个特别展柜不仅展现了阿曼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也生动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体现了中阿在贸易、文化以及民间互动中长期积累的深厚联系。
参观者伊萨在观展后深受触动,不禁感慨道:“原来中国和阿曼的交流有如此悠久的历史,真是令人惊叹。我相信两国友谊一定会继续传承下去。”
站在展厅中,时空交错流转,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犹在眼前:商船乘风破浪,瓷器远渡重洋,乳香漂洋过海。静静陈列在展柜中的中国瓷器,见证了那条国际商路的传奇,记录下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也映照着今日的中阿友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