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列国鉴·黎巴嫩|记者观察:黎巴嫩国家重建道阻且长

2025-05-21 16:13:3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贝鲁特5月21日电(记者谢昊 马晓成)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曾有“中东小巴黎”之称,象征着昔日的繁荣。如今,黎巴嫩正面临自内战(1975年至1990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长达一年多的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虽于2024年11月达成停火协议,但战争的创伤与经济危机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个国家。

  3月18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条街道旁鲜花盛开。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废墟中的挣扎

  在黎巴嫩南部饱受战争蹂躏的城镇,废品回收经济正在兴起。废品经销商的卡车在狭窄的街道上穿梭,工人们在废墟中寻找金属、塑料和破旧电器等有价值的物品。沙巴阿镇废品经销商萨梅尔·赫迈丹说:“到处都是瓦砾,人们需要钱,卖废品可以帮助他们赚点钱。”

  在黎巴嫩东部边境地区,人道主义组织正在加大努力,为返乡者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志愿者哈桑·法基赫说:“我们分发食品包,里面有油、谷物和罐头等必需品,但供不应求。”

  黎巴嫩金融专家马哈森·穆塞尔说:“政府缺乏价格控制,加上商人发国难财的贪婪使情况更加恶化,自2018年以来,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5倍。”

  2月21日,在黎巴嫩南部的迈斯杰贝勒,一名返回家园的男子查看废墟中的物品。新华社发(塔希尔·阿布·哈姆丹摄)

  阿利萨尔·优尼斯是黎巴嫩一名年轻的售货员。随着通货膨胀加剧,目前1美元兑换89000黎巴嫩镑,她的购物习惯也完全改变:“几年前,当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换1500黎巴嫩镑时,我可以不假思索地把购物车塞满。但现在,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买的每件物品。”

  2024年11月26日,以色列和黎巴嫩在美国和法国的调解下达成停战协定,中止了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长达14个月的战争。按照黎巴嫩官方说法,自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南部撤离以及黎巴嫩政府军在黎南部地区部署后,黎南部37个边境村庄的11.3万名居民中,只有约15%已经返回家园。

  4月27日,在黎巴嫩贝鲁特南郊,人们查看以色列空袭后受损的建筑。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沙巴阿镇30岁的居民哈桑·哈提卜说:“只有少数几个家庭回来了。大多数人都在等待事态的发展,或者干脆寻找机会离开这个国家。”

  对于许多黎巴嫩年轻人而言,逃离已成为唯一的选择。一项针对黎巴嫩青年的非正式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寻求离开本国的机会。

“中东小巴黎”光环黯淡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贝鲁特被称为“中东小巴黎”。凭借开放的经济政策、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贝鲁特成为中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和旅游胜地。此外,黎巴嫩银行业极为发达,旅游业繁荣,教育水平更是长期稳居阿拉伯世界前列。

  然而,1975年爆发的内战严重损害了黎巴嫩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4月30日,游客在黎巴嫩贝鲁特一处公共海滩休闲。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1975年4月13日,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同穆斯林民兵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导致内战爆发。在持续15年的内战中,有15万黎巴嫩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1990年内战结束后,黎巴嫩虽然开始了重建进程,但政治分裂和宗派对立依然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21世纪初,黎巴嫩经济有所复苏,但其结构性问题从未得到根本解决。2006年爆发的黎以冲突、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内战及其溢出效应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难民涌入,都进一步加剧了黎巴嫩经济社会发展的脆弱性。2019年,黎巴嫩爆发严重金融危机,该国经济的崩溃被世界银行描述为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最严重的衰退之一。

  这是2023年8月3日拍摄的黎巴嫩贝鲁特港。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造成至少200人死亡、6000人受伤、30万人无家可归。这一灾难不仅对黎巴嫩的基础设施造成重创,更成为公众对政府不满的导火索。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黎巴嫩的困境。自2023年10月8日冲突升级以来,黎巴嫩南部和东部地区遭受严重破坏。虽然2024年11月黎以达成停火协议,但以色列军队仍在五个关键战略据点保持控制,给当地居民带来持续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3月22日,在黎巴嫩南部的一处村庄,遭空袭的地点冒起浓烟。新华社发(阿里·哈希绍摄)

  这场冲突也对黎巴嫩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黎巴嫩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贸易部门代表阿德南·拉马尔说,居民消费大幅下降,尤其是在黎巴嫩南部和贝卡谷地等受冲突影响较大的地区。

重建之路漫长艰难

  黎巴嫩之所以深陷困境也与国家治理有关。根据黎巴嫩现行的教派分权政治体制,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则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出任。在这一框架下,以宗派划分为基础的少数家族长期垄断黎巴嫩政坛,主导国家治理与资源分配。

  这是5月15日在黎巴嫩贝鲁特拍摄的“黎巴嫩制造”暨食品饮料展览会。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在家族政治制度下,政府决策需要所有主要宗派代表达成共识。只要有任何一个主要政治家族通过其在内阁的代表说“不”,重大改革就难以推进。

  黎巴嫩的经济复苏将需要根本性重构。世界银行专家建议,黎巴嫩应减少对银行业和房地产的依赖,转向发展可持续农业、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长期来看,黎巴嫩需要全面的经济改革,包括重组银行系统、控制通胀、吸引外国投资和多元化经济结构。

  黎巴嫩的重建之路将漫长而艰难,真正的和平需要解决根深蒂固的地区冲突,经济复苏需要根本性改革和国际支持,社会和解需要跨越宗派分歧建立新的国家认同。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欧方应当停止在对俄经贸合作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刘杨、袁睿)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1日表示,中方对欧方无理制裁中国企业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欧方应当停止在对俄经贸合作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停止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emsp...

    时间:05-21
  • 专栏丨哥伦比亚与“一带一路”的时代交响

      新华社波哥大5月21日电 题:哥伦比亚与“一带一路”的时代交响  新华社记者李子健  2022年8月,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其就职演说中引述本国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百年孤独》的...

    时间:05-21
  • “中国电影与全球机遇”圆桌论坛在戛纳举办

      新华社法国戛纳5月21日电(记者张百慧)“中国电影与全球机遇”圆桌论坛20日在第78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主舞台举行。  中方代表在开场致辞时说,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从影像技术革新到文化深度...

    时间:05-21
  • 第三届中国—新西兰市长论坛为双方合作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成都5月21日电(记者袁秋岳)21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新西兰全球城市协会共同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新西兰市长论坛暨中新友城交流节在成都成功举行。  来自新西兰北帕...

    时间:05-21
  • 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变局——来自“世界超市”义乌的一线走访

      新华社杭州5月21日电 题: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变局——来自“世界超市”义乌的一线走访  新华社记者  眼下,在义乌眼镜生产商秀求的工厂里,机器飞转,百余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赶制太阳...

    时间:05-21
  • 王毅会见阿富汗代理外长穆塔基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21日在京会见阿富汗代理外长穆塔基。  王毅表示,回顾中阿70年交往历史,坚持睦邻友好、坚持相互尊重、坚持发展合作是重要经验。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阿政府...

    时间:05-21
  • 英国4月CPI涨幅升至3.5%

      新华社伦敦5月21日电(记者张亚东)英国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从3月的2.6%大幅升至3.5%,为2024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英国4月剔除能源、食品、酒和烟草价格的核心CPI涨...

    时间:05-21
  • 中方在世贸组织对美国“对等关税”表达关注 呼吁维护多边主义

      新华社日内瓦5月20日电(记者焦倩)20日至21日,世界贸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总理事会2025年度第二次会议。在第一天会议上,中方主动设置议程并提交《关于当前形势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书面提案,对美国“对等关税...

    时间:05-21
  • 外资企业借国际展会深耕中国市场

      5月17日,参会者在第三十四届哈洽会数字经济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新华社哈尔滨5月21日电 题:外资企业借国际展会深耕中国市场  新华社记者杨轩  在第三十四届哈...

    时间:05-21
  • 美媒:情报表明以色列准备袭击伊朗核设施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日援引多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美国获得的新情报表明以色列正准备袭击伊朗核设施。  以色列空军战斗机。新华社发(以色列国防军供图)  报道说,目前尚不清楚以方是否做...

    时间:05-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