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通讯|中国“绿色示范田”扎根撒哈拉沙漠

2025-06-05 10:24:4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6月4日电 通讯|中国“绿色示范田”扎根撒哈拉沙漠

  新华社记者司源

  头顶骄阳,脚踩热沙,在毛里塔尼亚西部特拉扎区比尔·巴尔卡村沙地上,一排排滴灌管线沿着整齐垄沟延伸,嫩绿的果蔬苗从黄色沙土中破土而出。一旁的太阳能板正源源不断将光能转化为电力,驱动水泵将地下水送至田间。放眼望去,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如今分区布设、绿意渐起,一幅沙漠变绿洲的画卷正悄然展开。

  “这不是短期的景观工程,而是一项真正可持续的绿色转型。”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毛里塔尼亚示范项目毛方协调员图拉德·迈杜走在试验田间,抚摸着刚收获的茄子,满脸自豪。迈杜曾在中国湖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现任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官员,负责推进非中绿色技术合作。

  在他身后,几位当地年轻工人正用农具翻整田垄、修补滴灌带。气温逼近45摄氏度,汗水顺着额角滑落,脚边的蔬果苗却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园区的灌溉技术工人穆罕默德·伊塞勒穆摘下手套告诉记者:“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在沙漠里种菜。”

  该示范项目由中毛双方共同实施,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示范区建设与后续技术支持。园区于2024年7月建成,占地4公顷,主要涵盖外围防沙阻沙区域、经济果林区、沙土蔬菜种植区、牧草种植区及家禽养殖区。比尔·巴尔卡村位于首都努瓦克肖特以东约70公里的沙漠边缘。“我们当初选址时就考虑靠近首都圈,便于技术展示和后续培训推广。”曾亲赴毛里塔尼亚参与项目建设的中方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成员周娜介绍说。

  项目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干旱少雨,气温高、风沙大,土地盐碱化严重,既无天然牧场,也缺乏农业基础。周边地区尚未通电,居民主要依靠传统放牧为生,几乎缺乏可持续的生计来源。“这里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高度叠加。”周娜说:“我们希望在现有自然条件下探索出一条适应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发展路径。”

  “过去这片地几乎是废沙,种什么都活不了。”迈杜指着远处起伏的沙丘对记者说。如今,在中国专家团队协助下,借助智能灌溉、尼龙网方格固沙、光伏扬水、沙土种植、土壤改良等整套中国治沙“硬科技”,黄沙正一寸寸被绿意覆盖。周娜介绍,这些技术已在中国新疆的沙漠治理中广泛应用,经过适应性改进后“跨洲移植”,目前在非洲西部取得初步成效。据了解,项目已完成胡萝卜、甜菜、绿豆等作物的试种,部分实现收获和再播,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不仅注重生态效益,也强调社会效益。“建设过程中,所有技术工人均为当地青年,有些还是大学毕业生,中方建设团队对他们开展了系统培训,建设过程本身也是一场学习。”周娜说,当时参与建设的人员共18人,后期筛选出6人继续负责园区日常维护工作。“这不仅是一项绿色工程,更是一项‘造血’工程。”迈杜表示,曾以畜牧为生的青年如今已掌握水泵操作、滴灌调试和苗木种植技术,一批“生态工匠”正从沙漠中走出。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是中国支持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的重要示范工程。为抵御撒哈拉沙漠南侵威胁,包括毛里塔尼亚在内的11个撒哈拉以南国家制定了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建设一条宽15公里、长度超过7000公里的森林防护带。毛里塔尼亚作为该计划的主席国,其首都努瓦克肖特设有泛非“绿色长城”秘书处,承担协调职能。

  2024年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非洲“绿色长城”毛里塔尼亚国家署与中方科研和企业代表共同签署共建1万公顷碳汇林谅解备忘录,拟以中非绿色技术公园为蓝本,打造标准化、可复制、适应性强的区域治理样板。

  中国专家团队也希望将项目经验推广至更广区域。“在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首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拥有先进的荒漠化防治技术与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负责任大国应有之义。”周娜说,“目前示范区建设刚满一年,我们还将持续开展监测与研究,力争形成一套适用于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非中生态合作潜力巨大,毛里塔尼亚完全有条件成为合作的起点之一。”迈杜表示,“示范项目不到一年就取得显著成效,足以说明中国治沙经验为非洲干旱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 相关阅读
  • 记者手记|探访达卡老城区废旧塑料处理基地

      新华社达卡6月5日电 记者手记|探访达卡老城区废旧塑料处理基地  新华社记者孙楠  走近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老城区、布里甘加河畔的卡姆兰吉尔查尔地区,不时闻到一股生活垃圾的味道,这里是达卡塑料废弃物的主要...

    时间:06-05
  • 埃塞俄比亚通过法案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6月4日电(记者刘方强)埃塞俄比亚人民代表院(联邦议会下院)3日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在该国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法案指出,塑料袋正日益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该法案,使用一次性...

    时间:06-05
  • 世界环境日丨AI带你看环保数据里的“绿水青山”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值此之际,新华网推出AIGC视频报道,借人工智能画笔,呈现我国环保数据背后“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生态文明画卷。 (部分画面由AI生成)...

    时间:06-05
  • 新华社消息丨美国宣布限制多国公民入境

      编导:赵宇超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时间:06-05
  • 泰国拟采购瑞典“鹰狮”替代美制F-16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泰国空军4日说,今后10年打算采购12架由瑞典萨博集团制造的JAS-39“鹰狮”战斗机,以替代日渐老化的现役美制F-16战机。  泰国空军说,打算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斥资195亿泰铢(约...

    时间:06-05
  • 李在明谈履职首日:总统府“空无一物”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韩国总统李在明4日正式开启总统任期,前往首尔龙山总统府履职。谈及出任总统首日,他称总统府“空无一物”,由于前任政府未作交接,那里没有电脑、网络、打印机。  6月4日,在韩国...

    时间:06-05
  • 哈佛回应白宫签证限制令:又一非法报复

      新华社华盛顿6月4日电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签署限制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签证的公告,哈佛大学当天在官网上发表声明说:“这是联邦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又一非法报复,哈佛大学将继续保护其国际学生。” &em...

    时间:06-05
  • 通讯|塔兰塔体育城的中国质量与速度

      新华社内罗毕6月5日电 通讯|塔兰塔体育城的中国质量与速度  新华社记者许嘉桐 代贺 韩旭  炎炎烈日下,肯尼亚内罗毕塔兰塔体育城建设工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与钢结构的焊接声交织,中肯两国建筑工人穿梭其中。...

    时间:06-05
  • 这份情谊,永不忘——阿尔及利亚老战士追忆中国岁月

      新华社阿尔及尔6月5日电 题:这份情谊,永不忘——阿尔及利亚老战士追忆中国岁月  新华社记者徐永春  打开封面印有“八一”军徽的毕业证书,首页的黑白证件照是一名阿尔及利亚青年。他叫布达乌德·卢纳,是一名参加...

    时间:06-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