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国际观察丨特朗普政府的那些官司,现在怎么样了

2025-06-16 16:20: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题:特朗普政府的那些官司,现在怎么样了

  新华社记者刘晨 熊茂伶

  美国当地时间12日,联邦地区法官查尔斯·布雷耶在旧金山裁定,总统特朗普此前调动加利福尼亚州国民警卫队进驻洛杉矶的行为违法。但仅过了2个多小时,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暂时叫停了地区法官的裁定。15日,加州律师提交法庭文件,敦促上诉法院暂时保留下级法院命令。

  官司不断、“反转”频频,似乎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日常”。特朗普政府执政不到5个月,总统行政令已引发300多起诉讼,所谓“三权分立”制度中的行政与司法两权斗争日益激烈。美国法律专家认为,不少官司很可能最终由联邦最高法院裁决,而特朗普在总统第一个任期内任命的三名大法官可能成为“关键人物”。

  这里盘点一下特朗普政府所涉重要诉讼进展。

  关税诉讼:反转再反转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不仅给全球贸易格局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也在美国国内掀起大浪,目前已面临至少7起相关诉讼,起诉方涵盖州政府、小企业、法律团体等。

  比较典型的有,4月23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纽约州等12个州组成联盟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宣布特朗普政府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的所谓“对等关税”非法,并阻止其实施。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多国加征的关税违法,禁止执行包括“对等关税”在内的相关关税措施。裁定宣布当天,特朗普政府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法院于5月29日批准特朗普政府请求,决定暂时搁置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这一裁决。6月10日,上诉法院又作出决定,继续搁置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此前裁决。

  多位研究美国法律的律师向记者表示,不管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未来判决结果如何,输掉的一方大概率将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美国堪萨斯大学法学教授拉杰·巴拉认为,即使特朗普政府最终输掉这场官司,也并不意味着关税政策就此止步。白宫完全可以在贸易法律的“工具箱”里选择其他适合的法律继续推进征收关税,比如《1974年贸易法》《1930年关税法》等。

  哈佛大学诉讼:“标志性战役”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过招”已持续数月,且不断升级。

  事情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由要挟哈佛大学等多所美国顶尖高校“整改”。哈佛大学选择说“不”后,美国政府即冻结该校约22亿美元的联邦拨款资金。4月21日,哈佛大学提起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冻结资金为手段控制大学的学术决策。

  美国《纽约时报》文章认为,这起诉讼标志着高等教育界与特朗普政府间持续斗争的重大升级,特朗普政府曾发誓要“夺回”精英大学的控制权。依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都市研究项目对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情况的分析,顶尖研究型大学所在选区并非特朗普的“票仓”。

  政府的施压并未止步于此。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将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6月4日,特朗普签署公告,以所谓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限制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签证,暂停在哈佛大学学习或参加交流项目的外国公民入境。虽然这两项决定都在不到24小时后就被叫停,但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评论说,特朗普政府几乎肯定会向更高级别的法院上诉,哈佛诉讼将成为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的“标志性战役”。

  目前,哈佛大学已对政府提起两起诉讼:一是针对因学校拒绝同意一系列要求而冻结联邦资金的做法;二是针对白宫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国际学生就读哈佛大学的行为。

  《波士顿环球报》援引法律人士的话说,随着法律纠纷的拖延,并可能上诉到坚定保守的联邦最高法院,哈佛大学的处境将越来越不利。

  移民诉讼:大规模驱逐移民的前奏?

  围绕移民相关问题,特朗普政府深陷多个官司。比较受关注的包括:

  ——“出生公民权”诉讼。特朗普上任首日就签署行政令废除“出生公民权”、即“在美国出生则自动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之规。美多地法院随后颁布临时禁令阻止其生效。此后,特朗普要求联邦最高法院介入。最高法院预计在6月底前作出判决。

  ——终止临时合法身份。美国上一届政府为来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4国的移民推出了一项计划,允许他们在通过一定程序后在美国工作两年。在特朗普要求下,国土安全部长诺姆3月宣布结束该计划。4月,马萨诸塞州一名联邦地区法院法官下令叫停国土安全部决定,特朗普政府随即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5月30日,联邦最高法院撤销了联邦地区法院的命令。美国媒体普遍认为,最高法院的裁决为特朗普政府驱逐近100万移民扫清道路。

  政府效率部诉讼:越权行为

  特朗普政府上任即组建的“政府效率部”,在过去几个月协同其他联邦机构,大幅削减联邦开支并大量裁减联邦雇员,由此引发超过40起官司。受媒体关注的诉讼包括:

  ——叫停裁员。5月9日,加州一联邦地区法院颁布为期两周的临时禁令,叫停联邦机构和政府效率部推进的大规模裁员及机构重组计划,该法院随后宣布对禁令予以无限期延长。美国司法部5月23日提起上诉,而上诉法庭在5月30日裁决,支持地区法院颁布的临时禁令。6月2日,特朗普政府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撤资遭诉。特朗普5月初签署行政令,终止对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等公共媒体的联邦资助。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5月27日就该行政令起诉特朗普政府。诉状说,联邦政府对“数百万美国人依赖获取重要新闻和信息的公共广播系统”构成了生存威胁。美国公共广播公司5月30日也起诉特朗普政府,称取消拨款是“非法行为”,超越了总统权限,也违反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联邦最高法院:难以“超越政治”

  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很多重大官司,最终都将打到联邦最高法院。有分析说,特朗普在其总统第一任期埋下的“伏笔”将能发挥作用。

  总统第一任期内,特朗普有机会任命了三名正值壮年的保守派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从而使得保守派大法官以6:3占据压倒性优势。分析人士指出,鉴于大法官中“自己人”占多数,特朗普政府并不惧怕将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美国媒体预计,若关税、“国际禁招令”、政府裁员等案件最终送到最高法院,美国政府很可能笑到最后。

  不过,保守派大法官“倒戈”的现象也曾多次发生。例如,联邦最高法院3月初对特朗普政府冻结全球卫生援助资金的行政令作出裁决:由特朗普此前提名的大法官艾米·科尼·巴雷特携手同为保守派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与自由派大法官共同否决了政府行政措施。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文章说,巴雷特仍然是最高法院投票时保守派的可靠票源。

  有分析指出,尽管法官们一再强调司法独立,但在美国日益极化的政治环境下,法官们正承受着来自自由派与保守派双重夹击的巨大压力。《纽约时报》评论文章说,随着国家两极分化加剧,最高法院无法“超越政治”。

  • 相关阅读
  • 伊朗媒体说伊防空部队在纳坦兹核设施附近摧毁敌机

      新华社德黑兰6月16日电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16日报道说,部署在中部伊斯法罕省的伊朗防空部队识别并摧毁了多架飞往纳坦兹核设施的“敌方飞机”,当地局势已恢复平稳。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

    时间:06-16
  • “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中哈联合考古见证跨越千年的文明交响

      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项目之一,2017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团队联合哈萨克斯坦考古工作者,逐渐让哈萨克斯坦境内诸多古老遗存重新展露于世:拉哈特遗址已发掘出高台遗址、聚落遗址和多处重要墓葬;伊塞...

    时间:06-16
  • 大熊猫“香香”家族生日会在东京举行

      新华网东京6月16日电(记者胡晓格)由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大熊猫‘香香’家族生日会”近日在东京举行。200余名大熊猫粉丝和中日友好人士出席,共同为可爱的大熊猫“香香”家族...

    时间:06-16
  • 外交部:中国同中亚国家将共同擘画未来合作新蓝图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记者成欣、邵艺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6日表示,中亚地区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即将举行,各国元首将共同擘画未来合作新蓝图,...

    时间:06-16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新华社阿斯塔纳6月16日电(记者杨依军 张继业)当地时间6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哈萨...

    时间:06-16
  • 中国—中亚五国故事|在西安圆梦:乌兹别克斯坦青年李浩宇的创业之路

      陕西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有无数驼队满载货物从这里出发,走向他们的创富梦想。如今,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李浩宇也在这座古老的城市迈出了创业的步伐。  2023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李浩宇于当年5月在西安注册...

    时间:06-16
  • 以色列中部遭导弹袭击致3人死亡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6日电 以色列急救组织“红色大卫盾”16日说,以色列中部4处地点遭伊朗导弹袭击,造成至少3人死亡、74人受伤。  “红色大卫盾”当天早上在社交媒体发文说,3名死者包括2名女性和1名男性,伤者中至少...

    时间:06-16
  • 以军称成功打击伊朗武器生产基地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5日电 以色列国防军15日发表声明说,当天早些时候,以军“大规模打击”伊朗多个武器生产基地。  以军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伊朗武器生产基地遭受打击和削弱。”  该帖文配发了据称遭以军打击的...

    时间:06-16
  • 现场直击丨记者探访以色列遭导弹袭击地区

      伊朗和以色列持续向对方发起军事打击。15日,伊朗向以色列发起新一轮导弹打击。新华社记者在耶路撒冷听到多次爆炸声。  记者现场探访以色列特拉维夫南部的巴特亚姆地区。此地在15日凌晨伊朗再次...

    时间:06-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