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热点问答|12天冲突 以伊美究竟谁是赢家

2025-06-27 13:33: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开罗6月27日电 热点问答|12天冲突 以伊美究竟谁是赢家

  新华社记者吴宝澍 王卓伦

  以色列和伊朗在平静中进入27日。两周前,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引发一场互袭,美国也一度“下场”轰炸伊朗核设施。以伊停火后,以色列、伊朗、美国三方都宣布取得胜利,但实际得失又是怎样?在这场持续12天的冲突中究竟谁是赢家?

  这是6月25日在伊朗德黑兰拍摄的以色列空袭后的屋内场景。新华社发

  以色列:“清除威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4日说,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取得“历史性胜利”,清除了伊朗“制造核武器能力和2万枚弹道导弹”对以方生存构成的“毁灭性威胁”。

  总部位于伦敦的《新阿拉伯人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说,以色列在此次冲突中有两个收获:一是获得美方准许打击伊朗,二是美国最终直接军事介入,后者可被视作以方的“最大成功”。

  这张6月13日由以色列国防军发布的照片显示,以色列空军战机准备前往伊朗实施空袭。新华社发(以色列国防军供图)

  不过,以方损失也不小。以色列军方说,至少31枚伊朗发射的弹道导弹击中以方人口稠密区和关键基础设施,包括以色列南部一座电站和北部海法市一处炼油厂。据以色列卫生部24日数据,伊朗导弹袭击共造成以色列28人死亡、3238人受伤。专家普遍认为,以方人员伤亡和受损程度前所未有,以色列防空系统被证明效果有限。

  此外,以色列政府下令袭击伊朗,备受国际社会谴责,对内如果对伊朗核项目的损伤程度被证明有限,那么这一“成本”高昂的军事行动将遭受民众质疑,内塔尼亚胡政府将承受重压。

  伊朗:展现实力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6日发表电视讲话,祝贺伊朗“团结一致,取得了对以色列和美国的胜利”。

  以色列政治评论人士奥里·戈尔德贝格说,尽管以色列给伊朗造成巨大损失,还鼓吹颠覆伊朗政权,但伊朗国内并没有如以方所愿爆发反政府示威,反而举行了谴责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的抗议活动。

  这张6月26日的视频截图显示的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以停火后首次发表电视讲话。新华社/美联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在此次冲突中不仅展现出团结,而且实施了有效反击,展示出不俗的军事实力。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国际关系助理教授穆罕默德·伊斯拉米说,伊朗证明了它不仅可以存续,而且能够有力还击,这种能力巩固了伊朗“地区军事强国的地位”。

  对于伊朗核项目,伊方官员表示,尽管以美联手打击,但伊朗核工业无法被根除。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25日说,美以袭击反而使伊朗增强了推进核项目的决心。

  此次冲突中,伊朗付出巨大代价,人员伤亡和设施受损惨重。伊朗卫生部官员25日说,自13日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多地的空袭造成伊朗627人死亡、4870人受伤。

  美国:“大费周章”

  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说,美方空袭“彻底清除”了伊朗核设施,是“巨大胜利”,并且美方不会容许伊朗“恢复铀浓缩”。

  在美国国内,美方空袭伊朗的行动在特朗普支持者阵营中引发分歧。持反对意见的人士表示,特朗普竞选时承诺不会让美国卷入海外冲突,如今却“为了以色列大费周章”。

  6月25日,在荷兰海牙,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约峰会后出席记者会。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4日披露的一份机密报告则更令特朗普政府承受压力。根据这份美国国防情报局的初步评估报告,美军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没有炸毁核心部件,可能仅使伊朗核项目进度“倒退数月”。

  在国际层面,美国空袭伊朗的行为遭到广泛批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法教授唐·罗斯韦尔说,美国以“自卫”为名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是极为恶劣的先例,严重破坏国际秩序。韩国釜山大学核扩散问题专家罗伯特·凯利认为,对伊朗的袭击可能刺激更多国家寻求拥有核武器以“自保”,这会加剧核扩散风险。

  • 相关阅读
  • 第六届大洋洲中文教师大会在奥克兰举行

      新华网奥克兰6月27日电 (记者龙雷 陈正安)第六届大洋洲中文教师大会近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举行。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多地的中文教师和教育专家齐聚一堂,交流教学经验,探讨中文教育在大洋洲的发展。 &...

    时间:06-27
  • 中资企业与土耳其主流媒体共话两国经贸人文交流

      新华网伊斯坦布尔6月27日电(记者张雨阳 马则刚)“中土同行 共筑未来”——伊斯坦布尔领区中资企业与绿松石媒体集团对接会26日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在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积极推动下,中资企...

    时间:06-27
  • 综述丨共商ESG实践 促进中欧可持续发展合作

      新华社斯图加特6月26日电 综述|共商ESG实践 促进中欧可持续发展合作  新华社记者马悦然 单玮怡 邰思聪  在全球气候环境及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欧企业环境、...

    时间:06-27
  • 中国-乌拉圭生物纳米制药联合实验室揭牌

      新华社蒙得维的亚6月26日电(记者王钟毅 孟鼎博)中国-乌拉圭生物纳米制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26日在位于乌首都蒙得维的亚的乌拉圭共和国大学举行。联合实验室聚焦纳米材料与技术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前瞻性研...

    时间:06-27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伦敦框架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近日,美方有关官员和媒体称,中美已就落实日内瓦共识的框架达成了补充谅解,中国将加快向美国出口稀土,美方相应取消对华有关限制措施。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答:在中美两国元首共识指引下...

    时间:06-27
  • 美对欧贸易谈判有新提议 欧盟:做好两手准备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北约峰会25日在荷兰海牙落幕,欧盟26日则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峰会,对美贸易谈判是峰会焦点之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已收到美方就后续贸易谈判发来的一份提议,正在对这份文件进行评估。...

    时间:06-27
  • 哥伦比亚西北部山体滑坡遇难人数升至16人

      新华社波哥大6月26日电(记者李子健)哥伦比亚西北部安蒂奥基亚省省长安德烈斯·胡利安26日通过社交媒体证实,该省贝略市24日发生的严重山体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由最初的8人升至16人,另有8人失踪,当局正加紧搜救。  据...

    时间:06-27
  • 乌拉圭遭遇异常寒潮天气

      新华社蒙得维的亚6月26日电(记者王钟毅)乌拉圭应急部门26日表示,由于寒潮天气持续,该国政府先前发布的极寒红色警报将延续至7月1日,届时政府将评估是否继续维持警报状态。  位于南半球的乌拉圭本周...

    时间:06-27
  • 记者手记|筑梦红海之滨

      新华社开罗6月27日电 记者手记|筑梦红海之滨  新华社记者姚兵 张健 马晓成  从埃及首都开罗向东行驶120多公里,便来到位于红海之滨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达合作区)。如今,在...

    时间:06-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