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供应链合作成效如何?未来如何突破瓶颈?——来自上合组织工商论坛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邹多为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作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上合组织供应链合作成效如何?未来如何突破瓶颈?在7月17日举行的上合组织工商论坛上,国内外嘉宾对此展开讨论。
“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是上合组织经贸合作的关键方向。”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表示。当日论坛上发布的《上合组织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积极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和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在供应链合作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合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与其他各成员国实业家委员会沟通协商,达成广泛共识,形成了这份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跨境铁路的持续升级成为上合组织区域联通与供应链高效协作的突出亮点。过去五年,中欧班列年开行量连续增长,平均运输时效从18天缩至15天,运输安全性、稳定性大幅提升,极大提高整个区域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纷纷建立产业园、工业园,形成众多产业集群,在中欧班列的高效串联下,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愈发强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说。
俄罗斯工商会主席卡特林认为,发展运输走廊,兴建和升级国际公路、铁路,发展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对于充分释放上合组织经济潜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报告指出,当前上合组织的供应链合作仍面临瓶颈与挑战。其中包括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外部依赖风险,部分成员国(尤其是内陆国家)交通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滞后等。
对于如何突破上述瓶颈,实现供应链合作的深度融合,报告给出的答案是:上合组织需从技术创新、制度协调和平台建设三个核心维度协同发力,构建一个自主、安全、畅通的区域大循环体系。
“当我们通力协作时,会变得更加强大。”巴基斯坦工商联合会主席谢赫认为:“我们要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