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全球瞭望丨肯尼亚媒体: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2025-08-10 20:41: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内罗毕8月10日电(记者严钰景)肯尼亚主流媒体《星报》8日刊发记者奥尼扬戈·孔扬戈撰写的评论员文章说,值此国际社会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应当以更加平衡和广阔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并正确评价中国的英勇抵抗及其对这场战争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文章摘要如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已80年,但其历史的大部分内容仍然被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所掩盖。这种所谓“主流叙事”往往忽视了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在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过程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心阵线和重要支柱。中国是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

  肯尼亚以及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都经历了外国侵略者的占领和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方列强争夺对全球南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权。战争期间,这些地区的人力和资源经常被肆意掠夺。然而,在反法西斯战争过程中,全球南方国家焕发了全新的民族认同感和政治自主意识。

  二战结束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鼓舞下,强大的民族独立浪潮席卷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西方列强强加给他国的殖民秩序分崩离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秩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持久遗产,也是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基石。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要摒弃历史修正主义,还原历史真相。有一些人试图淡化或歪曲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的作用,或将侵略者描绘成受害者,这都是对那些浴血奋战的先烈的亵渎。一些叙事只关注轴心国在战争最后阶段所经历的事情,例如遭原子弹轰炸,而忽视了它们发动侵略的责任和犯下的战争罪行。这种歪曲的叙事框架掩盖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他们奋起反抗侵略的道义正当性。

  • 相关阅读
  • 哈总统与泽连斯基通话 强调应以审慎方式化解冲突

      新华社阿斯塔纳8月10日电(记者张继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10日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时强调,面对复杂局势,重要的是以审慎的方式化解冲突。  据哈总统府网站10日消息,托卡耶夫在通话中重申,哈萨克斯坦坚定支...

    时间:08-10
  • 欧盟高级代表:美俄之间的协议须包含乌克兰和欧盟

      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10日电(记者陈斌杰 张兆卿)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关于结束俄乌冲突的任何协议都必须将乌克兰和欧盟考虑在内。  卡拉斯说,美俄之间的任何...

    时间:08-10
  • 乌军称袭击俄军一指挥所

      新华社基辅8月10日电(记者李东旭)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克兰空军当天对位于赫尔松地区奥列什基的一处俄军营级指挥所实施了“高精度”轰炸,有俄军官兵伤亡。  俄罗斯官方目前尚无有关此次...

    时间:08-10
  • 乌克兰多地遭无人机袭击

      新华社基辅8月10日电(记者李东旭)乌克兰空军1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9日深夜至10日凌晨,俄军从斯摩棱斯克州、布良斯克州、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等地向乌境内发射了100架无人机,乌境内15处地点被无人机或碎片击中...

    时间:08-10
  • 专栏丨不降反升,美国新关税让瑞士“目瞪口呆”

      新华社日内瓦8月10日电 题:不降反升,美国新关税让瑞士“目瞪口呆”  新华社记者陈俊侠 焦倩  在美国近期公布的对69个贸易伙伴输美商品适用的关税税率中,针对瑞士的税率令人意外地高达...

    时间:08-10
  • 乌军称袭击俄萨拉托夫炼油厂

      新华社基辅/莫斯科8月10日电(记者李东旭 栾海)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当天凌晨袭击了俄罗斯萨拉托夫炼油厂,袭击导致该炼油厂发生多次爆炸并起火。  乌武...

    时间:08-10
  • 专访丨美国高关税政策是对本国消费者变相征税——访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

      新华社伦敦8月10日电 专访|美国高关税政策是对本国消费者变相征税——访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英国经济学家、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约翰·罗斯(中文名:罗思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

    时间:08-10
  • 伊朗谴责以色列接管加沙城计划

      新华社德黑兰8月10日电(记者沙达提 陈霄)伊朗外交部10日发布声明,谴责以色列接管加沙城计划,强调国际社会有责任制止种族灭绝并向加沙被压迫人民提供援助。  声明说,这是以色列政权实施对巴勒斯坦...

    时间:08-10
  • 丝路走笔丨马来西亚雨林里的“绿色脊梁”

      新华社马来西亚加埔8月10日电 丝路走笔|马来西亚雨林里的“绿色脊梁”  新华社记者王嘉伟 毛鹏飞  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到雪兰莪州的加埔,虽然只有短短50分钟车程,湿热的气候和茂密的植物却让记者有一种从现...

    时间:08-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