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题: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 共促南海稳定繁荣
新华社记者刘赞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1日在北京发布“南海真相”系列智库报告。报告回顾中国在二战后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过程,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角度分析梳理中国对南海诸岛主权和在南海相关权益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揭露域外势力借南海问题在本地区制造分裂对抗的卑劣手段,呼吁地区国家排除外来干扰,通过谈判妥处矛盾分歧,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今天的国际秩序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奠定。二战后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对和平发展、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追求,理应得到维护和发扬光大。中国在二战中是盟国重要一员,在共同抗击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正当权利,更体现了联合国宪章中有关领土完整的基本原则。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在二战后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
然而,近年来个别域外大国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在南海问题上挑拨激化矛盾、散布虚假叙事、进行军事威胁;菲律宾等个别声索国倚仗域外势力支持,为实现窃占中国南海岛礁的企图频繁挑衅滋事,造成南海多次出现风高浪急的局面。这些行为违背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对世界和平的普遍愿望,背离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公然挑战。
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既坚定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也坚定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深知,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亚太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得益于地区数十年来保持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南海生战生乱不符合地区国家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坚决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与有关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干涉。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目前正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国与相关声索国就在主张重叠海域开展共同开发合作多次进行协商,并达成过协议;中国向地区国家提供海啸预警服务等公共产品,与地区国家开展海上合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同地区国家友好、团结、合作的意愿。也期待地区国家同中国相向而行,共同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为把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