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北美观察丨芝加哥之“战”:撕开美国社会新裂口

2025-10-10 12:26:1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0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谈及“恢复美国法律与秩序”时表示,国民警卫队已在孟菲斯待命,准备前往芝加哥及其他城市执行治安任务。此番言论一出,立即引发多地反弹,伊利诺伊州与芝加哥市政府迅速反应,指责白宫“违宪干预地方事务”。

  在这场治安与宪政的双重对抗中,芝加哥意外成了政治风暴的核心样本,同时,这座城市也再次成为美国政治的镜子——映照的不是混乱的街头,而是摇摆的宪政信仰。

  特朗普发出“秩序宣言” 芝加哥进行三重反击

  当天,特朗普强调,美国必须“恢复被削弱的法律权威”,并点名芝加哥、孟菲斯、波特兰等城市“治安失控”,称包括部分民主党州长在内的“许多地方领导人”都请求联邦出手。

  随后,来自得州的国民警卫队士兵被发现进入芝加哥地区。白宫解释,这些部队是为了“保护联邦机构与执法人员安全”。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一部署已超出常规边界。《华盛顿邮报》评论称,特朗普此举带有明显政治信号:在治安问题上,他试图重新树立“强力执政”的形象,将安全议题重新推回全国舞台。《纽约时报》则认为,特朗普此举不仅是一次治安举措,更是对“联邦权力边界”的再定义——一旦法院支持总统解释,未来的行政权将显著扩张;若遭司法否决,则可能成为他任期内一次象征性的政治受挫。

  面对突然到来的联邦部队,伊利诺伊州与芝加哥市几乎同步发声,州长、市长、法院进行了三重反击。

  伊利诺伊州州长JB·普里茨克在新闻发布会上指责总统行为“非法且违宪”,表示州政府从未授权联邦出兵。芝加哥市长兰登·约翰逊则强调,市警察局将保持独立指挥体系,不接受联邦调度。而此前一晚,伊利诺伊州司法部长夸梅·拉乌尔已代表州政府向联邦法院提出紧急诉讼,请求发布“临时限制令”,阻止国民警卫队在芝加哥执行任务。

  与此同时,伊利诺伊州多地地方议员、社区组织纷纷上街抗议,担心这将导致“军警混同”和“地方自治权被侵蚀”。

  芝加哥的象征意义:法理冲突与政治对立

  芝加哥之争之所以引发全国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一次地方与联邦政府的政治冲突,更因为它具备了象征性的多重维度。

  一是法理冲突。这场争端的核心在于:总统是否能在州长反对的情况下,以维护“联邦设施安全”为由动用军力?
这一问题触及《暴动法案》(Insurrection Act)与宪法第十修正案所确立的“州权原则”之间的交叉地带。前者赋予总统在“暴乱或联邦法律无法执行时”调兵的权力,后者则保障州的自治权,并规定现役美军通常不得参与国内执法,除非总统根据《暴动法案》另行授权。正因如此,此次芝加哥部署是否“越线”,成为各界质疑的核心。如何平衡两者,将成为司法史上的关键议题。

  二是政治对立。芝加哥是典型的“蓝州蓝城”,而特朗普政府则代表“红色联邦”。地方与联邦政府的政治断层,使治安议题迅速政治化——在总统看来,芝加哥是“无序的象征”;在地方看来,联邦干预则是“强权的象征”。

  三是象征城市。芝加哥历来被保守派视为民主党治理失衡、犯罪高发的“反面教材”,同时又是美国城市贫富差距、种族结构紧张的缩影。特朗普选择此地,不仅有现实针对性,更有政治上的象征意味。同时,分析人士也指出,此举还可以被视为特朗普在大选前强化‘强硬治安’形象、争取保守派选民支持的重要动作,这显然是一场“政治选战的前哨战”。

  四是现实操作性。不同于抽象争论,芝加哥已有实兵进驻、法院受理、州长抗令,是当下最完整的“联邦干预模板”。这使得“芝加哥之战”可能成为未来法庭判例与政治争论的样板。

  根据伊利诺伊北区联邦法院的程序安排,“临时禁令”最快可能在10月10日至11日间裁决。若法院判定总统越权,白宫几乎确定会上诉至第七巡回法院;一旦再次被驳回,案件将直达最高法院。

  可以预见,其他城市如波特兰、西雅图、旧金山等,也可能援引芝加哥案先例,发起集体诉讼,形成“多州联合抵制联邦”的态势。若最高法院决定介入,这将成为继1970年代“尼克松-州长调兵案”以来,最具政治分量的“联邦VS州权”司法事件。

  舆论再次分化

  这场“芝加哥之战”在美国社会备受瞩目,再次撕开了美国社会的一道新裂口。

  支持者认为,芝加哥的治安问题确实严重,联邦介入势在必行;反对者则警告,这一行动可能成为“军队干预内政的危险先例”。据《政治》报道,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美国民众反对在州长不同意的情况下派兵入州,而支持者主要集中在保守派选区。

  美国社会学者罗伯特·普特南评论称,这已不再是一个治安问题,而是美国联邦主义的压力测试。

  的确,“芝加哥之战”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街头秩序,更关乎美国的制度秩序。在联邦与州权的角力中,治安问题成为政治象征,而总统与地方关系也被重新定义。对特朗普而言,这是一场向选民展示“强硬执政”的表演;对州长与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场捍卫自治与法律边界的防卫战。有媒体评论说,这场冲突正在把联邦与地方关系推向冷战后的最紧张时刻。

  历史经验显示,美国历次联邦政府动用军力干预地方事务,往往伴随深刻的政治代价。从尼克松时期的州权之争到今日芝加哥的法庭攻防,联邦与地方权力的平衡始终在被考验。“芝加哥之战”,正是这场长期博弈的新一轮起点。(央视记者 武卫红)

  • 相关阅读
  • 菲律宾南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 菲总统发表声明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菲律宾菲龙网报道,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PHIVOLCS)称,10月10日上午9时43分,该国达沃东方省马奈镇外海发生7.6级地震。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已经指示相关部门进行疏散和救援行动等工作。  报道...

    时间:10-10
  • 特朗普称应考虑将西班牙“踢出”北约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9日表示,北约应该考虑将西班牙“踢出”其成员国行列,原因是西班牙拒绝将年度国防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目前的2%提高至5%。  报道称,特朗普在会...

    时间:10-10
  • 特朗普谈诺贝尔和平奖:也许他们会找理由不发给我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及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可能性时表示,“我们解决了七场战争,但他们很可能找个理由不颁给我诺贝尔和平奖。”资料图:特朗普。  据报道,特朗普表示,“我们...

    时间:10-10
  • 菲律宾南部近海7.6级地震触发海啸预警

      中新网马尼拉10月10日电 (记者 张兴龙)据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10日通报,南部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当天上午发生7.6级地震。受地震影响,该所已发布海啸预警,预计将出现比正常潮位高出1米以上的海浪。首波海啸预计将于9时4...

    时间:10-10
  • 卡尔博尼耶:停火是解决加沙人道危机的唯一途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曹然  发于2025.10.6总第120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昨天我将妻儿留在北部,历经六小时来到代尔巴拉赫寻找栖身之所。我每五分钟就想打电话确认他们是否安好……前几天,距离他们仅50米...

    时间:10-10
  • 匈外长批波总理涉北溪管道爆炸案言论:令人震惊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俄罗斯报》网站8日报道,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严厉批评波兰总理图斯克为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辩护的行为。  西雅尔多8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质问道:“图斯克称炸毁天然气管道是可以接受的。这...

    时间:10-10
  • 普京就中东局势最新发声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中亚峰会会议上说:“俄罗斯始终主张并坚持认为,中东地区问题只能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我们愿意支持所有旨在停止流血、为这一地区带来安宁的...

    时间:10-10
  • 喀布尔传出巨大爆炸声 阿富汗政府称正在调查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喀布尔消息:当地时间9日21时50分左右,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区连续传出两声巨大的爆炸声,阿富汗政府称正在调查。  据美联社报道,其中一声爆炸声来自喀布尔市阿卜杜勒·哈克广场附近,周边有多个政...

    时间:10-10
  • 菲律宾发生7.4级地震已触发海啸预警 或出现1米高海浪

      中新网10月10日电 综合报道,北京时间10月10日,菲律宾群岛地区发生7.4级地震。法新社报道称,菲律宾地震局已发布海啸预警。  报道指出,据预测,未来两小时内,该国太平洋沿岸地区预计将出现1米高的海浪,相关地区的沿海居...

    时间:10-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