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伦敦10月18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在英国的小学操场上敲响、“交叉步”配上萌萌狮头“闯入”英国小课堂、一根小小的跳绳化身为“哪吒”脚下的“风火轮”……跨越语言障碍,一场关于中英体育教育的“共创”活动正在发生。
日前,70余位来自中国的优秀体育教师、校长和教研员组成的“2025活力校园国际交流团”来到英国,带着中国体育教育的实践智慧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英国同行们开展了一场深度互学互鉴。
他们是2023年和2024年“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国际交流奖”的获奖者,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他们深入伦敦、伯明翰等多地的中小学及拉夫堡大学等知名学府,通过沉浸式观摩、特色课程展示、交流讨论等形式共同探索体育如何塑造青少年的未来。
“2025活力校园国际交流”直面中英两国体育教育共同的挑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吴键,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上海市体育局原副局长、巡视员郭蓓,《中国教育报》体育美育版主编李小伟,拉夫堡大学体育与教育学教授Ash Casey、Rachel Sandford博士等,结合实际展开精彩交流,并为一线体育老师们提供了专业建议和指导。
耐克大中华区公益部负责人许琳表示:“运动不止于青少年身心的强健,更像是安装了一套强大的‘操作系统’,让他们更好地运行未来人生中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不管是升学、就业,还是融入社会。‘There is no finish line‘,学习没有终点,运动也不会有终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