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荆楚网讯 在卫生部叫停全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大半年后,昨日,武汉市成为全国获批准的十个器官捐献试点省市之一,重新启动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移植工作。
据介绍,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移植器官才能存活,但仅有约1万人才能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而在武汉,每年约有4万人因苦等救命器官,饱受病痛折磨,有的抱憾离世。
器官移植工作重启之后,这些患者重生的希望将大大增加。据该工作协调单位、武汉市红十字会介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器官捐献方式有活体捐献和尸体捐献两种。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大,器官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
今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卫生部共同决定在天津、上海、辽宁、武汉等十个省市开展为期1年的试点。武汉在此前已开展遗体捐献的基础上,鼓励、提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形式申请器官捐献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捐献;如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子女、父母也可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其器官。接受捐献的人体器官,除应用于临床科研、教学外,将主要用于挽救他人生命。
试点期间,湖北暨武汉首个定点的人体器官获取单位设在同济医院,省卫生厅还批准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解放军161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实施相关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武汉市红十字会参与器官捐献全程协调、见证。
据了解,待条件成熟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将逐步在武汉“1+8”城市圈推行,届时,更多患者及其家庭将受益。
现状
武汉每年需求千具遗体
十年遗体捐献仅300多例
自愿捐献遗体、器官、人体组织(如皮肤、骨骼、眼角膜等),这一高尚行为为人类攀登医学高峰提供了基石,也让众多患者重拾新生的希望。武汉人体器官捐献的前提是遗体捐献,但截至目前,该市遗体供需存在巨大缺口。
据武汉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江汉大学医学院等医学教学单位,设在中南民族大学的中国人脑库中心等医学科研单位,和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同济医院眼角膜库等大型医疗机构,都对遗体、器官、人体组织有极大需求。
例如中国人脑库中心每年需要约500具遗体用于研究,武汉市第三医院每年需要30万平方厘米移植用皮肤。
据估算,武汉市每年需要约1000具遗体,用于科研、教学和移植。但是,武汉市的遗体捐献量非常稀缺,自2000年以来,十年间共有5000多名市民登记捐献,实现捐献仅300多例,其中去年实现捐献88例。
除了一些人囿于“死后留全尸”的传统观念外,缺乏完善的捐献体系、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而少数有意捐献者又常常“不知道该往哪里捐。”
程序
拨通遗体捐献热线027-82812604
剩下的事交给武汉红十字会
经中国红十字总会和卫生部联合批准,目前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中开展了遗体(组织)捐献工作,设立近千个登记站,承担遗体(组织)捐献的登记、接收等工作。
武汉此次启动的人体器官捐献,也是基于原有的遗体捐献平台。而全程协调、见证捐献工作的是武汉市红十字会,有意捐献的爱心人士只需拨打热线027-82812604,或与红十字会设在各区的登记、接受站联系(详见附表),就会有协调员全程为您服务。
据介绍,两类情况可捐献人体器官:一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形式自愿申请器官捐献登记(如有变化,可随时通过书面形式撤回),待其身故后进行器官捐献;二是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也可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