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透视高考加分乱象 权力和金钱向加分领域渗透

透视高考加分乱象

2010-07-28 07:37: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自2006年以来,中国青年报一直对高考加分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保持关注并持续报道。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严重异化,成了某些权钱交易的腐败通道,极大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果说,我们以往报道的事实仅仅是“一叶”或“一斑”,今天本报刊登的“全国高考加分研究报告”则力争让读者“知秋”或“窥全豹”。

  这份研究报告是本报特别报道部组织记者和实习生查阅了除台港澳外,31个省(市、区)公开的有关高校招生政策规定和2010年加分考生公示名单,并查阅了100多所重点高校的招生章程,在统计、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采访有关专家形成的。

  我们的研究发现,高考加分在许多地方成为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高考加分泛滥,在重庆等地方,每5个考生中几乎就有一个加分的;高考加分呈现“三集中”特征,即向区域内的相对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以及少数中学和个别项目集中;黑龙江、湖北等一些地方公示的加分考生信息比较完整,而山东、宁夏等一些地方在关键信息上“遮遮掩掩”,云南等一些地方则根本没有按规定时间公示;100多所重点高校对高考加分的态度也不一。

  研究结果表明,权力和金钱越来越向高考加分领域渗透。

  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千千万万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倾听民声,顺应民意,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从源头上遏制权钱交易腐败现象,维护高考公平正义,尤为迫切。

  “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这是媒体报道高考加分乱象时,经常被引用到的数据。

  记者根据统计发现,有些地区加分项目纷繁复杂,甚至有成为普惠型加分之势,但有些地区能获得加分的人数在该省考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这种对比,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高考加分在我们这个时代所遭遇的困惑,加还是不加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

  同时,这一对比与那些加分大省频频爆出的丑闻和质疑,又构成了整个高考加分乱象这一现实图景,不论取消与否,清理整顿高考加分已势在必行。

  重庆近5个考生中就有1人获加分

  2010年,江西省共有311651人参加高考,在江西教育网的公示中,只有441人获得加分资格,加分人数只占考生总数的0.13%。

  这441人中,体育加分64人,包括华侨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奥赛获奖者、自谋职业退伍士兵、烈士子女等项目在内一共才74人,少数民族获加分的共 303人。

  陕西省由于取消了二级运动员加分,获加分人数也少得可怜。虽然记者没能找到该省少数民族获得加分的人数,但其他所有加分项目的总人数才118人,占所有参加高考的378556考生的0.031%。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