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二附院近10天来接诊的因高温猝死的病例有3例,且均为老年人,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101岁。 实习记者 丁宁本报记者 杜俊岭实习生 何晓凤
高温提醒
“桑拿天”应防急性并发症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更需防暑降温
昨日,唐都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孙涛介绍,高温高湿天气导致多类疾病突发急性并发症,市民需做好防暑措施。“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最易因高温天气诱发急性并发症。”孙涛表示,高血压易并发脑出血等意外情况,一直在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则多会因高温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糖尿病人也会因高温大量脱水导致猝死。此外,曾被烧伤或受过严重外伤的患者,汗腺是被破坏的,散热功能差,也易中暑。
各类慢性疾病患者在“桑拿天”一定要注意避暑,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家里通风条件不好,室内温度较高,则容易因中暑引发猝死。“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注意时常监测与控制血压,饮食要低盐低脂,多吃清淡食物。”孙涛说,长期在高温下作业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休息,喝淡盐水,而在室内工作的人,长时间吹空调,饮食、休息不注意等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感染各类疾病。此外,急性肠道感染、痢疾等最易在夏季反复发作,病情严重会引起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在高温天气下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隔夜食物,冷饮不能过量。实习记者 丁宁本报记者 杜俊岭 实习生 何晓凤
高温防病
警惕腮腺炎喝板蓝根可预防
夏季高温是各种流行病毒易发期,而最让家长担心的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zha,音同“诈”)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西安市柏树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李茂林介绍,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张口或咀嚼时感到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咽炎、舌炎、食欲异常、恶心与呕吐等症状,而每年的5月~8月份和11月~次年元月份是该病高发期。2~14岁儿童是最易患病群体,其易感染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从未患过此病的成年人在接触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后,也有感染的可能。
李茂林说,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发现病情患者应立即就医,且需与健康人隔离生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睾丸炎、脑炎、听神经受损、胰腺炎、肾炎、心肌炎及乳腺炎等并发病症。民间有用仙人掌碎膏和蛋清自己治疗该病,但此方法只对个别人有用,大多数患者需要就医,发现病情后及时就医,一般2周左右就可治愈,且大多数人患过一次后就终身免疫。
对于如何预防,李茂林建议除了注射疫苗、不跟患病者接触外,还可服用板蓝根等抗病毒剂预防。
本报记者 李治燕 实习生 崔媞
高温街坊
西安东木头市太平巷
近200户居民5个月挑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