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中,一般选择多大的系数?
霍军生:一般为100或200。举个例子,假定某物质最大无作用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00mg,综合考虑设定安全系数为100,则该物质的添加剂量最高不应超过每天每公斤体重1mg。
新京报:但是不同食品中有相同的添加剂,或者人每天会吃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这种积累会不会影响健康?
霍军生:专家在做技术评估时,都虑了食品添加剂累加性的问题。累加性也是食品添加剂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
新京报:那为什么有的国家规定的安全用量却不一样?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欧盟标准,就比我国的一些添加剂的量要低?
何计国:比如有些添加剂安全量是1,但是有些国家规定只能加到0.5。有的还会把这当做技术壁垒,保护自己国家的产业。比如为什么不进口中国食品呢?他们就会说,因为你不符合我们的规定。其实超过他们的规定未必有安全问题,关键要看超多少。
小企业滥用添加剂监管难
新京报:实际上,一些添加剂存在被滥用的情况,比如防腐剂。
何计国:滥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超过规定使用量,一种是超过了使用范围。但是,我也没有看到超范围或者超量导致吃出问题的报道。
陈君石:在现阶段滥用并不少见,但也不是普遍现象。虽然不合规定,不过,从安全性来讲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
新京报:为什么会滥用呢?
何计国:一是生产者不懂,没有按照规定添加。还有的是因为食物原料变质,生产者通过香精、调味剂来改变形态,掩盖原来的缺陷,这也是不允许的;还有就是加工环境有缺陷,比如原料是新鲜的,但是加工环境不合格,就多加了防腐剂。
新京报:如何保证小的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超过限定值?
霍军生:非常难。添加剂检查起来对国家和企业都是非常难的,而且如果几千种都检查,成本会非常大。
此外,有些企业添加剂超标是无意识的。比如面粉企业是按量加的增白剂,但是制造增白剂的企业,已经在溶剂中多加了。
这是一个质量链,所以,食品添加剂说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
新京报:那执法部门如何在监督这种情况?
何计国:这个真没法查。
现在食品真正出问题,往往是出在非法添加物,即不在名录非食品添加剂,比如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
新京报:不能从制度设计上避免非法添加物吗?
何计国:不能。大街上随便看到一个人,你知道他就会犯罪吗?除非他拿刀子捅人,实施犯罪行为,你才能去查。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只有出了事儿才能去查。比如“毒奶粉”的事情,出了“结石宝宝”才能去查。
何计国:是的。
新京报:这样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何计国: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当然还有几种情况可以查出非法添加物,一种是对过去曾经发生过非法添加的现象进行检查;一种是通过举报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