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成“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荣获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政府工作报告》
国盛在于民生。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是840万西安市民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切身感受。
2010年7月22日,首届中国城市民生建设调研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城市民生建设论坛上,在全国569个城市和区县的角逐中,因为在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环境和社会福利等十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西安荣获“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称号。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十一五”期间,西安在加快城市文明的进程中全力改善民生,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群众得到最大实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006年,西安市廉租房制度全面启动,首批受益家庭6186户。随后,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放心早餐、蔬菜早市、公交IC卡五折优惠、免费公厕等。2009年,由《了望东方周刊》主办的全国600多个城市参评的幸福城市评选中,西安荣膺十个“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同时成为唯一荣获“政府满意度最佳”殊荣的城市。
城市发展旨在改善民生,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来检验成效
“幸福感”和“满意度”来源于5年来2099条城市道路、背街小巷的新建和改造;来源于城市新增加的60多万棵大树、1804万平方米绿地;来源于56.18万人的新增就业、280.82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来源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蛋奶工程和32万城乡低保群众的应保尽保;更是来源于城乡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800元和7200元,均增长15%以上,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1倍。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多次在调研、会议中表示,各项工作都要突出为民服务,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来检验成效。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宝根也多次称,只要百姓安居乐业,我不在乎西安排名第几,西安有840万市民,多数人的评价才是正确的;我们规划、建设、管理这个城市,都是为了使市民感到便捷、宜居,觉得舒服。
专家观点
合理分配财富与鼓励创造财富同等重要,社会保障制度越是健全,对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就越大。通过更多的关爱帮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鼓励创造财富,改变贫富差距大、行业差距大的局面,陕西和西安通过各种民生工程,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了区域发展的成果。———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