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援建者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商定,决定搬迁、关闭位于水磨镇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佛山市按照“生态、文化、安居、乐业”的理念打造全新的“水磨羌城”,让水磨成为一个宜居的旅游城和文化城,各方面都比地震前要好。
“援建不仅是原址重建,让灾区的群众有房住,还要考虑他们以后的生存发展,要有长远的生活保障。”援建组恢复重建项目代建管理中心主任陈树峰说。
已建成的“水磨羌城”由和谐广场、170幢居民楼、农贸市场等组成,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水磨羌城”借鉴羌族传统民居风格,结合西羌的深厚文化内涵,形成协调统一、民族特色明显的羌寨。
如今,全镇300多户人家过上了“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的生活。今年4月8日,水磨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项目,因“将灾后重建与人们生活完美结合”,而在“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当地人对这项国际大奖简称为“联合国地球奖”。目前,每天最多时有近2万游客前往水磨镇参观旅游。(凤凰网)